白癜风的络氨酸酶活性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119/4520123.html 众所周知,对于跳跃运动员来说,提高其专项跳跃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 然而运动员在进行这些练习时,由于身体接触地面时间较短,且地面的反作用力较大,因此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跳跃项目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双脚或胫骨压力性骨折、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胫骨骨膜炎、髌骨炎、椎间盘突出。 跳跃运动技术项目的运动性能特点是:技术动作数量少,结构简单(除撑竿跳高项目),具有高速度、高强度的运动性能。运动员在上板起跳的瞬间,腿部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量,一般可达自身体重的10多倍以上。所以,运动员的肌肉、器官和关节发生损伤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提高跳跃运动能力的方法很多,如负重半蹲跳、直腿跳、跳台阶、跳深、跳远等,然而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违背人体运动规律,或者保护不当均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此小编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其受伤原因,提出一些康复的方法及手段,为大家做好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 01跳跃类项目常见运动损伤介绍①图1所示运动损伤从上到下分别为:膝关节软骨退化和侯骨劳损、半月板损伤、胫骨应力性骨折、胫骨内外侧骨膜炎、踝关节损伤。 ②图2所示,跟腱部位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是跟腱炎、跟腱断裂等。 ③图3所示,脚底部位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是脚底筋膜炎。 ④图4所示主要是腰部发生运动损伤,主要包括峡部开裂、腰椎滑脱外环凸起等。 02跳跃类项目运动损伤产生原因1.起跳时地面反作用力:跳跃类运动员在起跳瞬间承受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以跳高为例,索托马约尔跳2.40米时,起跳地面的反作用达到公斤。地面反作用力使人体的骨骼、筋膜、韧带承受巨大负荷。从提高运动成绩角度分析,要充分利用地面反作用力。然而,反作用力越大,人体所承受的负荷越大,人体受伤的风险越高。 2.过度训练:根据国外学者克瑞尔的研究,要提高跳跃能力,教练员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从而使膝踝关节的骨骼、各种机体组织经常承受较大负荷,反复磨损,导致运动损伤。 3.身体机能状态:对于跳跃类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经常采用大强度、大运动量进行训练,则运动员受伤的风险会增加。应适量增加跳跃基本素质训练,且量和强度均不宜过大。对于运动员来讲,由于局部肌肉力量发展不足或者韧带与肌肉力量发展失衡也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因此,日常训练不仅要适量增加小肌肉群、局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还要注意发展柔韧性。 4.技术不完善:正确的放脚起跳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起跳瞬间的运动损伤部分是因为放脚不正确引起的。在教授起跳技术前,教练员要发展运动员对肢体的控制能力,比如各种交换腿跳。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对起跳技术的正确掌握。 5.先天的生理结构缺陷:部分运动员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导致运动损伤,例如有的运动员先天性融合椎间盘会引起背部疼痛;有的运动员由于特殊的脚结构,大强度跳跃时会导致舟状骨骨折。根据基伯勒的研究,部分跳跃类运动员在生理结构上存在如两条腿不一样长,罗圈腿,盆腔过度下降,跟腱僵化等。 03跳跃类项目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1.脚的训练:经常赤脚慢跑,经常用脚趾夹起笔、石块等物品,锻炼脚的灵活性,加强神经系统对脚的控制能力。 2.踝关节的训练:踝关节是跳跃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受伤比例较高。训练方法有:用脚的内侧、外侧,脚跟、脚趾进行上下坡;在脚踝板上做各种牵拉练习;提踵练习。 3.膝关节训练:一般采用负重深蹲,下蹲时要训练各种角度,从而使肌腱和韧带能够承受较大负荷。 4.臀部和背部的训练:臀部的训练主要是在踝关节处系上橡胶带,直腿向身后牵拉。背部的训练主要是预防峡部开裂,腰椎滑脱和环状凸起等。训练方法主要是加大腰腹部、腰背部、骼腰肌的力量训练。 总的来说,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才是对运动员损伤最好的预防措施。 编辑:郑若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zl/132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