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为国争光的同时自己却过着猪猡一般的生活,那我实在想不出我们为什么还要为国争光。 好吧,上面的那句话是我说的。要打要骂你放马过来,我接住就是。 本来是想写日本的三菱向华工道歉的小文的,可是却被另外一个新闻打了眼,索性就改换了门庭。原新闻稿太长,我缉其要点如下: 第一、她15岁被选进体校举重队,高高兴兴的奔赴抚顺。 第二、19岁因为成绩优异被送入位于沈阳的辽宁省体委和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从此以后她以及和她一样的孩子亲切的称省体委为“大院”——她们的家。 第三、在此其间,她与被称为“亚洲举重第一人”亚运会举重冠军才力结婚。才力载誉归来的时候,已经是整个省体委、整个沈阳市,甚至整个辽宁省的英雄。大院领导开会表扬,市长亲自接见,就连当时东北最畅销的香肠品牌,都请了才力做广告。她从此以丈夫为榜样,“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天道酬勤,做为辽宁省的一个举重运动员她先后三次夺得全国冠军。支撑她取得成绩的除了丈夫,还有教练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得了冠军,以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第四、现在,这个昔日辉煌的运动员是什么样子呢?丈夫在离她们结婚五周年尚有一个星期的时候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毫无尊严地死了”。死去的当天,家里只有元钱。 第五、她这个体重超过公斤,做过肿瘤手术,患有心肌炎、半月板积水、颈椎病的女人,在平地上步行超过15分钟就会“浑身哆嗦”。而她每天必须多次爬上爬下六层楼80级台阶。她身上几乎所有的伤病都与举重有关。在一次训练中,因为阻力缠手带突然断裂,她被多公斤的杠铃带倒,半月板严重损伤。现在,哪怕只是站立几分钟,她的膝盖也会肿得像大腿一样粗。她的颈椎和腰椎也被滑落的杠铃砸中过几次,“头晕、腰痛是常有的事”。 更可怕的是她的女儿,体重也一度超过公斤,在学校被成“死胖子”,并且患有支气管哮喘…… 第六、她要离开沈阳了,因为沈阳的菜价越来越高,她已经不堪重负……她申请的廉租房也遥遥无期,而她全部的家当是: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几个塞满衣服的帆布包、几盆植物,还有一张几乎从车头顶到车尾的全幅照片。 第七、她在抚顺的“新家”实际上是刘成菊父母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回迁房。推开门,整个屋子都弥漫着剩菜的味道,一张小炕桌几乎占据了客厅的所有空间,一个闹钟、几个装杂物的罐子、几个塑料袋装着的剩菜胡乱地堆在上面。炕桌的正对面就是洗手间,吃饭时如果有人用厕所,呼呼啦啦的冲水声甚至能盖过人们交谈的声音…… 第八、在年亚运会预选赛中,她获得了全国冠军。这本该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台阶,却最终成为她在举重事业上戛然而止的巅峰——为了“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她听从教练安排把参加亚运会的资格让给了队友。 第九、在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她曾托人拍卖奖杯,人家说“最多元”,她又不舍得卖。现在连她自己都记不清奖杯躺在哪个角落里了,对她来说,那只是一个“没人要的塑料瓶”。 第十、几年来因为潜心训练,所以她的好朋友屈指可数:两个黑车司机、一个丧夫的女人、还有一对残疾夫妇。这次搬家,其中开“黑车”的王师傅,免费帮她把家当从沈阳运到抚顺,再一件件扛到六楼。“她一个国家级运动员现在变成这样,太可怜了,能帮就帮她一下。”王师傅说。 第十一、她叫刘成菊,是辽宁省的举重运动员。 (刘成菊与女儿的合影,右为刘成菊) 好了,新闻复述完毕。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刘成菊是否喜欢举重?十几年来,也许她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人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看法刚好相反,榜样那个东西,热闹个两三天就可以了,你千万别当真。我觉得支持一个人把一项事业做下去的动力起码有两个:一个是喜欢。一个是物质利益。我不知道刘女士喜欢不喜欢举重,但我以为教练的那句“只要得了冠军,你要什么就有什么”是支撑刘成菊把两块铁疙瘩一次次举起的重要原因。如果是我我也许并不比刘选择的更好。 第二、如果刘成菊真的喜欢举重呢?说实话我真心希望真相是这样。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了十几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啊,如果她过了十几年幸福的日子,现在的日子过的如此不堪,那我还觉得稍微说得过去一点,因为她毕竟曾经幸福过十几年。就怕她不是。 第三、刘女士的这个例子以前就有过,我们退役的运动员能有几个是“亮晶晶”?答:凤毛麟角。所以有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去澡堂当搓澡工滴,有的是去当保安滴等等。我不觉得当搓澡工和当保安有什么不妥,就好像北大毕业生可以去卖猪肉一样,为什么不可以?可问题在于大家觉得不妥,昨天还在荣誉台上受万千人膜拜,怎么今天就成了搓澡的?问题在于,凭刘女士现在的身体条件她连搓澡工也做不了。 第四、刘女士的情况受到过大院领导的重视,然后就是咱们大家都熟悉的那一套啦啦,媒体介入,群众捐款,之后呢?之后,院领导的电话就打不通咧,刘女士的生活复又陷入贫困。在类似于这样的新闻事件里,我看到的是领导要表演一下体恤昔日部属的情怀,媒体要追逐社会热点,提高自己的版面价值,群众需要的是发泄自己廉价怜悯的入口,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名利场罢了。我看不到哪怕是一点点的人情味,也许其中有人抱着真情实感去的,但却被另外一些“聪明人”巧妙的利用了一把。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刘女士直到现在生活依然穷困潦倒。 第五、如果刘女士是体态婀娜的体操运动员,退役之后还可以开个辅导班来维持自己的生计,毕竟现在喜欢以爱的名义虐待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多嘛,但问题是刘女士却是个举重滴。 第六、教练说“只要得了冠军,就要什么有什么”是不是在忽悠人?当然不是,只不过他在把冠军前面的定语给落掉了——世界。拿了世界冠军就要什么有什么?当然也不是,但起码不会让你在退役之后生活陷入困顿。虽然教练急于出成绩,就好像领导急于拿金牌的数目来装点自己的政绩,但忽悠人总归是不对的。 第七、谁的错?刘女士有错,不应该不知道拿世界冠军是千万人过独木桥,过去的总是少数,被挤下去的结果往往很惨。教练的错,不应该总是用“拿了冠军就要什么有什么”这样的屁话来忽悠人。体制的错,刘女士虽然没有拿到世界冠军,但她毕竟也拿了冠军。对于举重,铅球,铁饼这样的项目,国家是否应该有适当的退役保障机制?以避免昨在天子堂今在洗澡堂的笑闹发生? 第八、金牌是什么?若它是一个人或者一伙人爱好的背书,那我们对于获得者给予我们的赞扬甚至是崇拜我觉得都不为过。但它沦为面子或者是政绩的背书,那它就是一坨屎。 第九、奥运会的时候,世锦赛的时候,我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我们在台下加油呐喊,金牌挂在胸前,眼泪滚落腮边,国旗升起,国歌唱起。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那一刻我们觉得自己好好爱国。但若这一切的背后仅仅是“拿了金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们的爱国又显得是多么的可笑? 第十、江湖传言,我们的奥运会金牌平均每块都要花费纳税人一亿两银子,若真如此,不要也罢。毕竟我们地也大,物也薄,民尚穷,人还多。还有三千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贫困线以下。如果你说,拿多点金牌,可以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可以更加的爱国。我一点也没有意见,但请拿你自己的钱去鼓舞士气去爱国。请把我的那份还给我,我觉得什么士气什么爱国啊,远没有泡一袋方便面裹腹来的实在。我特么又不是孔子,饿的要死的时候,弹弹琴就意淫说自己饱了。 第十一、我叫刘干民,漂泊于江湖的一介布衣。 作者更多文章 快递小哥被扇六个耳光,你怎么看? 我们常常忘记自己是会死的 苹果要死了! 当众给领导倒水的人是傻B? 扫描下文怎么样控制白殿疯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