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自传(一) 早在3亿2千万年前,真螈类动物就已经具备了膝关节的基本结构,这种已经灭绝的两栖类动物被认为是目前生活着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 而几乎所有有“膝关节”结构的动物,都有半月板。而膝关节半月板这个结构,早在3亿年前的原始总鳍鱼身上就已经演化出来了。 总鳍鱼 总鳍鱼的半月板结构 自石炭纪以来,先后发生过四次影响膝关节骨骼的重大事件。 1、距今1.8亿年前的侏罗纪,股骨内旋并向内侧偏移,使膝关节面向前方。这样步行的轴线更接近于身体中线,从而使行走更有效率。 2.在中生代后半期的原始哺乳动物中,腓骨头逐渐后退至关节线远端。 3.约6.5-7千万年前的鸟类、部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各自独立的发育出骨性髌骨。 4.在新生代晚期,人类的祖先灵长类动物进化为直立行走,同时股骨远端骨骺相对于股骨干轴线发生倾斜,使左右膝关节更靠近身体中线. 新生代晚期的"思考者" 人类和猩猩、狗、猫、鸟、鳄鱼等都有半月板这个结构,并且都有一定的相似度。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现存的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存在半月板结构。 老鼠和它的半月板结构 大象和它的半月板结构 白兔和它的半月板结构 青蛙和它的半月板结构 在距今约万年前人类特有的半月板结构开始形成,此时,距离南方古猿直立行走已经过去了万年。综上所述,我们人类的半月板起于3亿年前,后经过从南方古猿到远古人类的反复走、反复磨、反复适应,才进化成现在的构成。那么,人类的半月板与其他动物的半月板有什么不同吗? 下面左图A是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的半月板,外侧是只有一个止点的环状,活动范围特别大,下面右图B是人类的,多进化出了一个止点,前后双止点限制了半月板的活动度。人类的这种半月板结构是独一无二的,可能也正是这些进化,成就了人类是唯一长时间直立行走的动物(半月板只是众多因素之一)。 然而,虽然进化赋予了我们优于其他物种的半月板结构,但是却没有给半月板足够的生命力,造成半月板生的早,老的快,坏的容易,死的可惜! 生:半月板在胚胎第八周就已经发育完成,连同周围韧带复合体等附属结构就都已经在孕八周发育好了。 孕16周的膝关节结构 老:胎儿的半月板是充满血管和神经的,但是自出生后起,这些血管和神经就逐渐减少,成人的半月板只有少量血管和神经分布在外周,这样的血供影响了他的寿命及损伤后的愈合。 半月板血管造影:黑色的是半月板的血管造影,可见血供只有周围一点点。 死:由于儿童膝盖里年轻的半月板富含胶原蛋白和血管所以损伤后比较容易愈合,应该尽可能给予半月板修补缝合治疗。而成年人的半月板损伤,是否缝合和切除需要结合其损伤部位的血供情况,血供较好的部位撕裂可以缝合修补治疗,血供差的撕裂后很难愈合,最终只能把撕裂的部分半月板切除掉以免继续危害关节软骨。 撕裂的半月板体部 最后给大家看看正常的人类半月板的“庐山真面目”! 通过阅读我们的科普小文章,不知您对半月板了解了多少,下面科普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为您详细介绍半月板的医学科普知识,敬请期待半月板自传(二),请扫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