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学习中医骨伤知识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一个擅长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家伙。 这是我的第五十六篇原创文章。知识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半月板损伤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大多数人对此病缺乏正确的逻辑认知,今天就从结构解剖入手,理清逻辑,让你不再迷茫。 半月板损伤有哪些症状?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其主要症状是疼痛、无力,有些半月板损伤不稳定,会引起弹响(膝关节屈伸时有嘭嘭嘭的响声)、绞锁(膝关节突然卡住,动弹不得),同时伴有疼痛。 什么是半月板?半月板是膝关节中两片C形的软骨,充当垫片的角色,躺在胫骨平台上,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并可维持关节稳定,大大减少膝关节软骨的压力,保护其免受磨损。 半月板有时相当脆弱,只需一个巧劲就可以使半月板撕裂并产生游离体。有些情况下,一块半月板或软骨碎片会卡在膝关节中,使膝关节发生绞锁,动弹不得,同时伴有剧痛。 大多数人在半月板损伤之后会不知所措,要不要手术?不做手术有什么后果?该怎么治疗?有哪些好的方法? 别着急,想要搞清楚这些疑问,一定要把结构搞清楚,人体为什么要有这个半月板? 对人体了解的越多,越发现上天造人的精妙,没有一丝多余。 关节的产生是为了灵活的运动。半月板隶属于膝关节,膝关节的核心功能是屈曲和旋转,这是为运动而生的。想理解半月板存在的价值,需要从膝关节的构造说起。 股骨髁是类似半圆形的结构,胫骨平台则是类似平面的结构。两者接触时并不匹配。为了增加他们的接触面积,半月板应运而生。 半月板的存在弥补了膝关节关节面之间的不完全匹配。 半月板类似新月体,每个都有前角与后角。因股骨髁内外侧结构的不同,半月板也呈现出外侧类似“O”,内侧类似“C”型的结构。 与半月板相联系的有前侧横韧带,通过髌下脂肪垫将半月板前角与髌骨相连接。 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的中间相联系。 外侧副韧带一方面通过腘肌与半月板分离,另一方面发出一束纤维束到外侧半月板的后缘,形成膝关节后外侧角。 半膜肌腱也发出一束纤维到内侧半月板后缘,形成膝关节后内侧角。 后交叉韧带的分离纤维插入到外侧半月板的后角,形成半月板股骨间韧带。 屈伸时半月板的移动。股骨和胫骨平台的接触点,在伸直时向前移动,在屈曲时向后移动。 从膝关节的伸直位开始,半月板先是位于前方,然后在屈曲过程中均匀的向后方移动,且因为半月板前后角的固定,半月板在屈伸过程中发生形变。 在伸直位时,股骨髁和半月板、胫骨平台三者结合最为紧密,在屈曲最末端时,三者只有部分接触,加上松弛的内外侧副韧带,膝关节变的不稳定。 因此,在屈伸过程中,半月板的存在是为了增加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接触面积,同时随股骨髁运动轨迹的改变,半月板同样发生位置改变并发生形变,这是半月板的被动活动机制。 半月板的主动活动机制主要依靠前面提到的那几条韧带完成。 伸直位时。前移的髌骨通过牵拉髌骨横韧带,拉动髌支持带,髌支持带又拉动半月板向前。 屈曲时,后侧的半膜扩张部拉半月板向后,外侧半月板被腘肌扩张部拉向后方。 除了匹配胫骨与股骨髁,半月板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在二者之间传递压力,降低单位面积压强,大大降低关节软骨磨损。这个很好理解,用针扎你和用筷子扎你哪个更疼? 理解了半月板的这两大作用,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1、半月板能轻易切除吗? 2、半月板的损伤单纯是半月板的损伤吗?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明天开讲。 我是良哥,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个熊孩子的爸爸,专注于疼痛治疗,专注于成长,专注于孩子的教育。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