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

内侧半月板的解剖

●“C”形,有些呈“G”形,较薄,前部窄,后部较宽大,两者在游离缘侧常显示一近似90°的夹角。

●前角附着于髁间前窝前交叉韧带的前方。

●后角附着于髁间后窝后交叉韧带的前方。

●边缘与内侧关节囊相连,活动度较小,外伤时容易损伤。

外侧半月板的解剖

●近似“O”型,中部较宽,前、后较窄。

●前角附着于外侧髁间棘的前方、前交叉韧带附着部的后外侧。

●后角附着在外侧髁间棘的后部。

●外侧半月板后端发出的纤维束紧紧与后交叉韧带相贴斜向前上附着于内踝髁间侧面,称为半月板股骨韧带。此韧带若走行于后交叉韧带后方则为Wrisberg韧带,若走形于后交叉韧带前方则称为Humphery韧带。

盘状半月板

是指半月板的形态异常,较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尤其是在体部呈盘状因而得名,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3%~5%。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半月板作用

●传导负荷,吸收震荡;

●润滑,营养关节软骨;

●稳定关节;

●减少应力;

●增加胫股关节适配性;

临床表现

半月板损伤后,会妨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加速关节的磨损,一般会有如下表现:

●急性损伤时,比如打篮球、羽毛球、踢足球等,有过膝关节的突然扭转活动,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下蹲或行走时关节内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往往在比较固定的角度出现。

●走路过程中,膝关节突然像被锁住一样不能活动,也就是关节“交锁”,活动以后,会听到有关节弹响声,然后关节又恢复了正常的活动,也就是关节“开锁”。

●走路时常有一种膝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尤其是走高低不平的道路,或上下楼梯、台阶时最为明显。

除了这些临床表现,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会对膝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关节间隙的压痛、过伸试验、过屈试验和半月板旋转试验等,必要时做MRI检查以确诊。

影像检查

●X线检查

主要为鉴别诊断(关节游离体),观察关节退行性变、关节软骨损伤和软骨下骨情况。示意图如下:

●关节造影

利用气-碘水双对比造影(5ml造影剂+40ml过滤空气),属于有创检查。示意图如下:

●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

MRI是诊断半月板的最佳方法之一。正常半月板呈均匀的低信号结构。当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时,变性和撕裂部位T1WI和PD像信号升高,T2WI像的信号则有所减低或无改变。半月板内MRI高信号影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延及半月板上下缘等变化与半月板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MRI表现的半月板损伤程度如下:

●I级:半月板组织内可见有零星点状或小球状高信号影。与半月板内粘液样变有关。

●II级:半月板组织内可见线性高信号影,但不与关节腔相通。可能是半月板内粘液样变,也可能是半月板撕裂。

●III级:半月板组织内可见有零星点状或小球状高信号影。与半月板内粘液样变有关。

●半月板缺损:

保守治疗

半月板完全切除后的后果严重:

半月板丧失后关节面的接触面积将减少50%;

接触应力可增大至%;

这一变化势必大大加速退行性关节炎的发展。

●药物治疗

如果疼痛影响活动和睡眠,可局部涂抹活血、消肿、止痛的药膏或药剂,也可口服此类药物,具有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的双重功效。

●超声波中频

临床上比较常见,能改善循环、松解粘粘。

●针灸

研究发现针刺、艾灸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再生等。

●针刀治疗

局部痛点注射较口服药物更有针对性,其作用在于消炎止痛,减轻患处炎症性疼痛,促进病情痊愈。

肌肉锻炼

●平衡箭步蹲

两脚打开,身体保持在双脚之间,双手前平举。吸气,收紧腹部,稳定骨盆,呼气一脚屈膝,吸气双脚用力,还原到准备姿势。两侧各做10-15次。

注意事项:两脚的距离要适当,身体重心始终在中间。髋关节,膝盖和脚后跟始终在一个平面。

●坐姿伸膝

坐姿,身体靠于椅背上,使左脚掌悬空,右脚稳定在地面上,保持身体向上延伸的感觉。吸气,收腹部,脊柱延伸,肩膀下沉,呼气左脚伸直,绷脚背,吸气左脚收回。两侧各重复10-15次。

注意事项:始终保持躯干稳定,伸腿时,大腿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

●直立下蹲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向外,双手前平举,肩部保持放松。吸气,收紧腹部稳定骨盆,呼气屈膝下蹲,膝盖对齐脚尖,保持身体向上且稳定;吸气背部挺直,收紧核心,大腿内侧向中间挤压,慢慢还原站立。重复10-15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f/109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