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随着不断西渐,针灸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普及甚至超过了中国。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西方医学针灸”的兴起,世界针灸的发展正遭遇“去中国化”。

中医针灸,何处去?

1

针灸,热!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生了一场“针灸热”。

年夏,时任《纽约时报》副社长的詹姆斯?赖斯顿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期间因突发急性阑尾炎,赖斯医院,接受了阑尾炎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赖斯顿出现腹部胀痛,中国医生为他进行针灸治疗。

据赖斯顿回忆,当时,一位年轻的中国针灸师在他的右肘部和双膝下共扎了3针,并用一种“廉价雪茄样”的艾卷灼烤腹部,明显减轻了腹胀。

7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了赖斯顿的文章《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Now,AboutMyOperationinPeking),讲述了这段经历和针灸的神奇疗效。

来源:纽约时报档案馆

中医针灸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为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此时,中国针灸学刚刚迎来一次飞跃——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创造了针刺麻醉。这是中西医学结合的典范,掀起西方社会对中国针灸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zz/136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