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老人因为爬山患上膝关节炎的新闻,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老年人膝关节本来就是比较容易损伤的人群,加上长期爬山确实会对膝关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许多老年人有早起爬山的习惯,认为爬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其实未必如此,爬山时的负重比较厉害,不利于老年人保护膝关节。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不仅难还伤膝盖。特别是下山下楼梯过程因为惯性,容易一溜烟跑得快更伤膝。

膝关节是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轴承,起到缓冲作用。中间层关节滑液起到第一层缓冲,里层的关节软骨和半月板起到第二层保护,而最外层的韧带和肌腱则起到第三层稳定的作用。

简单来说,膝关节(特别是膝软骨)本身就是身体里一个损耗型的配件(越用越少),一旦磨损不能修复,只能换。在医学上很明确,这是不可逆的损伤。

但它原本是有层层保护机制的,如果正确使用,慢慢磨损到年纪大了再报废也是没啥问题的。

但现代人的错误姿势和运动损伤却加快了它的磨损,让它越来越早地进入到了「老龄期」。

下坡下山的时候,从略高一点的地方迈到更低的地方,脚踩到地面的瞬间,膝关节会承受了地面的反冲力,速度越快,反冲力越大,这样的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尤其对于有膝关节病的老人,爬台阶带来的关节损伤更厉害。

加上很多人缺乏运动,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都不够强壮,着地的瞬间,就会因为不稳而左右晃动,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因此,老年人爬山不宜太频,要爬也应尽量避免台阶而选择平路,速度不宜过快。膝关节不好的人不宜爬山,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或做腰腿体操。

正确下山最关键

1、下山不使用膝盖

下山的着地冲击力是上山的2倍——下山远比上山更消耗体力,不会下山,犹如重锤敲打膝盖,痛苦难言。

不使用膝盖,就是不让重力完全在膝关节处瞬间消解,也不完全依靠膝关节的骨骼来硬性制动,而是要用大腿和小腿肌肉,来分散重力和制动。让力量均匀地分散在腿部肌肉中,用肌肉控制下降的速度、启动、和制动,有意识地运用肌肉支撑体重,并用意念强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y/156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