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半月板的特点 半月板外侧三分之一的血管较丰富,而中间三分之一仅有很少的毛细血管,内侧为无血区。盘状半月板比正常半月板大,中间血供更为不足,自然更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正常半月板具有卷曲、收缩的变形能力,在膝关节屈伸活动过程中,可适应性微动,而盘状半月板中间肥厚的部分缺乏韧带的制导,无法随股骨髁的运动而相应形变,导致应力集中、滑液敷布不均,从而诱发关节内损伤。同时,外侧盘状半月板往往合并有膝关节骨性及肌肉、韧带等处的异常改变,更易诱导盘状半月板出现问题。另外,从组织学的角度来讲,盘状半月板失去了正常半月板所具有的径向和环形纤维的规则排列,更没有纵向排列的纤维,其纤维排列杂乱无序,同时内部有许多均质的胶原结构,这些导致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负荷的传递和转化,更易在承受负荷时,尤其在膝关节运动不协调时突然撕裂。可以使用月板镇痛贴。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膝关节的老化,也将诱使盘状半月板患者更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诊断盘状半月板患者,未受伤前,多与常人无异,少数可在屈膝等活动时发现膝关节有弹响。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拍片时发现的。X平片常表现不明显,比如外侧盘状半月板者查X平片,可发现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腓骨高位及胫骨前棘发育不良等,但这些均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诊断的金标准是关节镜检查所见,而且关节镜下可以直接手术将损伤的盘状半月板切除。但关节镜也是有创的,作为诊断,临床一般用骨科查体配合MRI检查。 半月板的骨科查体常用过伸过屈试验和旋转挤压试验(麦氏征),前者确定半月板损伤是在前角还是后角,后者可具体查出半月板损伤的部分。现在临床最常用的还是MRI诊断,其诊断标准就是:矢状面上以5mm层厚扫描,有3个或3个以上层面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冠状面上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大于15mm或者超过胫骨内(外)侧平台关节面的一半以上。 治疗盘状半月板未损伤前,一般不主张手术切除。在出现损伤后,则切除损伤区及多余区时,一般宜适当地保留半月板边沿,以免膝关节上下软骨直接接触,更早地引起关节退变。有的患者在切除盘状半月板及损伤区保留边沿区后,能慢慢恢复成正常形状半月板,仍能完全正常运动。 手术前后,为保关节的稳定性,患者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练。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