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47166.html 郑大解剖学腾康学院 膝关节最基本的活动就是屈曲和伸直,活动膝关节的肌肉位于大腿和小腿,活动膝关节的大腿肌肉分为前侧和后侧肌群。 膝关节肌肉的动作 屈曲 伸展 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股薄肌、缝匠肌、腘肌、腓肠肌、跖肌 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前侧肌群伸展膝关节,包括缝匠肌及股四头肌的四块肌肉,分别是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及股内侧肌。后侧肌群主要屈曲膝关节,并使胫骨内外旋,包括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腘肌及腓肠肌。 这些肌肉也可以按照位置分入内侧和外侧筋膜室。内侧筋膜室包括构成鹅足肌群的缝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的肌腱;半膜肌;以及来源于股内侧肌的股四头肌支持带。 鹅足肌群是前侧、内侧、后侧最长的肌群,并且像三脚架一样去稳定膝关节。外侧筋膜室包括骼胫束、股二头肌、腘肌和来源于股外侧肌的股四头肌扩张部分。 功能 膝关节的肌肉及筋膜扩张部分是膝关节的动态稳定结构。重要的是要牢记,人体是一个张拉整体结构,是肌肉(张力结构)而不是骨(压力结构)使身体保持直立状态。这是研究膝关节时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肌肉可以通过提升作用减轻体重对骨的压力,从而给膝关节减压。如果肌肉无力,身体的重量会全部压到骨上,从而导致疼痛和退化加速。 维持包绕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膝关节退化或受损后,因为这些肌肉被反射抑制,需要通过反复的运动去对抗。这些肌肉也通过与关节囊相交织以增加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肌肉收缩使关节囊紧缩,从而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在膝关节前侧,股四头肌通过股四头肌的筋膜扩张形成的内外侧支持带来加强关节囊。在膝关节外侧,关节囊通过髂胫束加强。在内侧,关节囊通过鹅足腱(半腱肌、股薄肌及缝匠肌)加强。后外侧是通过股二头肌加强。后侧的动态稳定性主要通过腓肠肌及腘肌来提供。 跨过两个关节的腘绳肌不只是引起膝关节屈曲,而且可以旋转胫骨。附着于内侧半月板的半膜肌在膝关节屈曲时使半月板回缩。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腘肌在膝关节屈曲时使半月板向后运动。 功能障碍和损伤 肌肉损伤有两类,为急性损伤和累积性的应力。同髋关节一样,膝关节最常受损的肌肉是双关节肌肉,特别是股直肌和外侧腘绳肌(即股二头肌)。 这些肌肉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离心收缩(即肌肉收缩变长),在这个过程中肌肉更易受损。股直肌需要进行离心收缩以使膝关节及髋关节减速,在足跟着地、膝关节完全伸展时腘绳肌进行离心收缩。 髂胫束经常因为与股骨外侧踝反复的摩擦而受损。这种情况被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另外一种常见的疾病是膝关节内侧鹅足腱的肌腱炎。 肌肉的功能障碍分为两类:肌肉失衡和位置性功能障碍。肌肉失衡描述的是有些肌肉无力,而其他肌肉短缩且紧张。肌肉失衡改变了运动模式,从而给关节系统施加了一个持续的压力。位置性功能障碍描述的是肌肉错位而形成异常的扭转。 膝关节肌肉失衡 趋向于短缩和紧张的肌肉:髂腰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股直肌、腰方肌、耻骨肌、股薄肌、内收肌群、腘绳肌(股二头肌多于半腱肌及半膜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踝关节屈),梨状肌和其他髋关节外旋肌。 趋向于肌力减弱(被抑制)的肌肉:臀大肌;髋关节外展肌群(臀小肌及臀中肌);髋关节内旋肌群;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尤其是股内侧斜肌;踝关节背屈肌群,尤其是胫骨前肌。 内收肌群通常发生短缩和紧张,然而它们会因为紧张-无力现象而肌力弱,肌肉处于习惯性的短缩位时是无力的。股内侧斜肌附着在大收肌上,大收肌是一块非常重要的肌肉,当股内侧斜肌收缩时,内收肌群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底。 膝关节肌肉的位置性功能障碍 股薄肌、缝匠肌和半腱肌(鹅足腱)附着在胫骨上,往往与内侧副韧带一起向后扭转。 在膝关节处的髂胫束趋向于与外侧副韧带一起向后扭转。 腘绳肌、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趋向于缩短和向中线滚动。 下肢典型的位置性功能障碍是膝外翻畸形,伴股骨内旋、胫骨外旋、踝关节旋前,以及股骨上髌骨向外侧的移位。这是一个塌陷的姿势,过度的重力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膝关节肌肉的解剖 股直肌 起点:髂前下棘止点:胫骨粗隆 功能:伸展膝关节,辅助屈曲和外展髋关节。 股外侧肌 起点:股骨大转子,股骨粗线外侧缘止点:胫骨粗隆 功能:伸展膝关节。 股内侧肌 起点:股骨大转子间线,股骨粗线内侧缘止点:胫骨粗隆 功能:伸展膝关节,在伸展过程中稳定髌骨。 股中间肌 起点:股骨干前侧止点:胫骨粗隆 功能:伸展膝关节。 腘肌 起点:股骨外侧髁止点:胫骨近端后侧 功能:屈曲膝关节。 线上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