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简讯 内分泌一区糖尿病日开展主题义诊活动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生活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据悉,我国目前约有9千万糖尿病人,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在“世界糖尿病日”来临之际,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积极行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糖尿病防治宣传和义诊活动。11月14日上午8:00,医院内分泌二区马龙飞主任的带领下,数名医护人员在焦作市东方红广场举行糖尿病义诊活动,走进社区为患者提供免费专家咨询、免费测血糖、量血压,发放相关糖尿病宣传资料,赠送血糖监测日记本等。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提高了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通讯员:冯庚 外一支部践行“三严三实”纪实 为响应党委号召,外一支部用实际行动做好“谋事要实”,组织党员干部利用11月25日早晨上班前和中午的休息时间,分两组分别对我院门诊楼前到1号病房楼之间通道进行清理积雪、处理结冰路面。 这是入冬以来第一场雪,这场大雪除了带给人们短暂的激动以外,大家的出行严重受到影响。我们深知,这样一场大雪下来会有多少老年人因为摔伤而就诊。外一支部发动支部委员及中青年党员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做起,大家忘记了凛冽的寒风,飘下的雪花成了每位普通劳动者身上的点缀。大家齐心协力,推-拉-提-搬-每个动作就像是一个音符,飘荡在人们的欢声笑语声中。顷刻间一大片积雪及结冰区被大家堆成一座座小山丘,一条为患者和职工宽心的路展现出来。 外一支部:郭伟 医术前沿 市首例气道狭窄内镜下电外科治疗在我院成功开展 年10月,内窥镜室新引进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并成功实施了首例气道狭窄患者电外科治疗,标志着我市内镜下治疗又上新台阶。 接受本次手术的是康复科一名病人,女,60岁,患者脑干出血后,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植入气管支架后,病情有所缓解,气管支架移除后,患者又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基于病人情况复杂,医院的话经济负担又必然加重,康复科王小峰主任请内镜室陈萍主任会诊后,陈主任建议先做支气管镜检查,为确保病人安全,把检查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陈主任思虑周祥,建议检查在ICU北区进行。当时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十分明显,检查发现患者气管环周可见粘膜隆起(考虑气管支架植入术后肉芽组织改变),堵塞管腔,同时气管腔内可见较多黏稠痰块。陈主任先在纤支镜下对气道进行反复灌洗,将气道内痰块清理干净;并针对支架置入术后肉芽组织形成的具体情况仔细推敲,反复考虑手术方法,最终决定应用内镜下氩气治疗与高频电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由于纤支镜旋钮操作的局限性,要安全彻底并且全面地清除气管腔内的肉芽组织并非易事,陈主任凭着多年的内镜操作经验及娴熟的操作手法,克服了操作上的种种困难,将原支架置入后上下缘生长的肉芽组织全部清理干净,手术十分顺利,同时患者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半个月后复查,纤支镜下见气管管腔通畅,手术创面处粘膜平整光滑,治疗效果满意。 内镜下治疗病人痛苦小、创伤小,对于类似气道狭窄病人,避免了其接受气管切开或者再次植入气管支架等其他治疗措施,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新型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的引进,填补了内镜下纤支镜气道相关疾病治疗的空白,巩固了我院内窥镜室镜下治疗在全市的领先地位,不仅真正解除了病人的燃眉之急,也开创了内镜治疗的新天地。 内镜室:郑梦丹 普外三区成功完成我市第一例单孔腔镜阑尾切除术 近日,我院普外三区在刘新河主任支持及指导下,由王劲副主任率队,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医师任微创组成员,在麻醉科及手术室相关人员积极配合下,成功为一21岁女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了我市第一例单孔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了患者的称赞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院并无腹腔镜单孔器械,这不禁产生疑问,这手术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这得益于王劲副主任医院进修的经历,加上自己本身对手术方式的探索,创造性的应用双层手套及切口保护器建立气腹,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找阑尾,切除,包埋,一气呵成。 谈到单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势,王劲副主任说,“爱美是女性患者的天性,单孔腔镜巧妙的将切口隐藏在肚脐内,预后体表无可见疤痕,且较传统的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创伤小、流血少、定位精确、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所以我们会在以后的腔镜治疗过程中精益求精,打破常规,颠覆传统,用新技术,新方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据悉普外三区的肝胆、胃肠道微创手术为我院一大特色,医院开展了经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经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等众多高难度手术及创新术式,且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 通讯员:张贻庆 近日,肿瘤外科顺利完成我院首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今天,我们肿瘤外科顺利完成我院第一台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这是我们肿瘤外科在既顺利完成我院第一台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又一个在我院外科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顺利完成我院第一台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我们继续奋斗,经过不懈努力,在麻醉科主任张占军、医生胡腾,手术室护士长张丽萍、护士马冬梅、孟晴等的密切配合下,经过科室团队积极努力(感谢别志强主任,李学灿、李晓辉、秦潇、李俊杰、张习文等医生),于今日,年11月28日,又顺利完成我院第一台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因为是全院第一台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室和麻醉科格外重视,张丽萍护士长、马冬梅护士中午加班加点,忙前忙后,生怕准备不到位,配合不到位,为手术的成功无私奉献。这些都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感谢大家的付出!有了再一次的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院领导的继续关心指导下,在各科室不断的密切配合下,在团队的持续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我院的腔镜外科事业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临危受命,ICU北区重续青春乐章 日前,我院ICU北区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患者陕某年仅16岁,美好的年岁,花朵般盛放的年龄,他的人生还未开始便差点因一次突如其来的疾病风暴而戛然而止。 患者于年11月2日早晨约6:00跑步时突发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大汗,迅速由班主任及同学呼叫,医院,途中症状即缓解,持续约10分钟左右。医院心内科检查并拟行冠脉造影,刚进入导管室即出现心室纤颤,电除颤后心律恢复,积极与我院联系并迅速转入我院ICU北区。入科约30分钟后,患者又连续发作室颤3次,经过1个多小时反复的心肺复苏、电复律,心室纤颤得到了遏制。但另一个危机接踵而来,患者意识不清、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经了解,患者系“三代单传”,山西晋城人,目前在焦作市北大附中上学。既往有“白塞病”病史2年。发病后其父母紧医院,随后又有十多位亲属陆续到达,更有其班主任、学校领导及多位同学家长来院探访,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咨询病情。家人亲友同学的殷殷期盼,孩子危重病情,无一不让我们医护人员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倍增。 时间就是生命,管床医生陈刚当机立断给予有创机械通气,一次次调整着每一个机械参数,密切观察着病情的变化,积极完善有关检查,同时请示科主任并组织相关专业医生会诊,仔细斟酌每一项化验、检查的结果,每一项监护、治疗的效果,不断地改变监护、治疗的方案……生命转瞬即逝。这个患者生命垂危,牵动着ICU北区全科医护人员的心,大家只有一个念想:想尽一切办法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尽人意,血压呈进行性下降,于凌晨3:30患者突发心跳骤停,经再次抢救心率恢复,科室主任张武奎连夜与心内二高爱玲主任及电话与省专家进行紧急会诊探讨病情,考虑这是一例罕见的由“白塞氏病”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累及左主干,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泵衰竭。与家属反复沟通,患者命悬一线。家属一行10余人的无助,面对孩子即将死亡的茫然。坚决不转院,无论结果怎样都能表示理解,并对我们报以莫大的期望。看到这一幕幕,主管医生陈刚、值班医生赵童忘记了下班休息,全科医护人员也都自觉地加班加点,经科室主任张武奎及心内科主任高爱玲再次组织大家会诊讨论,决定紧急行IABP治疗,与死神做最后一搏。给予IABP应用后,初期患者血压仍不稳定,大家无一不绷紧神经,悬着的心一直不能搁下,心中坚定一个信念:坚持!再坚持!也许是大家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帝,在IABP进行到第三天时,孩子的病情出现了转机,意识逐渐清醒,生命指标逐渐稳定,各脏器功能逐渐改善,家属、老师、同学及ICU和心内科等同道们一直悬着的心才稍稍平静些,继续治疗3天后,逐渐脱离呼吸机、撤出IABP、血管活性药物也逐渐撤除,病情稳定,一般状况较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一周后转到心内科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日前,患者已基本康复,行冠脉造影未发现明显病变,家属为表感谢,硬是塞给张武奎主任和高爱玲主任各元红包,两位主任再三推拒无果,就把这笔钱交到了患者帐上。同时也给科室送来了旌旗和鲜花,张主任说:“只要患者能起死回生,我们再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生命无价,挽救生命是我们的职责,为了生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将生命延续下去,重燃患者生的希望,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奋斗目标,ICU北区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齐心协力,再创生命奇迹,共谱青春乐章! 通讯员:ICU北区陈刚 神经内科二区成功紧急实施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取栓2例 近期,神内二区为两位急性脑梗塞患者成功实施了脑动脉取栓治疗,一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另一例患者现行走稍不稳,现康复治疗中,拟于近期出院。 10月13日凌晨4点,神经内科二区收治一位52岁女性患者。患者入院时嗜睡,口角歪斜,双眼凝视,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马晓丽主任医师接诊后详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脏血栓形成病史,该次发病4小时前无任何不适,休息中突然头晕,左侧肢体无力,来我院时已经发病4小时,入院时头颅CT未见脑出血。根据患者发病经过及辅助检查,最好的方案是急诊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缺血的脑组织。马晓丽主任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同意紧急实施介入治疗。 经过约50分钟紧急的术前准备(术前抽血化验,联系吕海东主任,瞿千千医生,梁军利医师,联系介入科、麻醉科人员迅速到岗),已经开始取栓了。 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时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经过2个小时的介入取栓,患者血管完全再通,术后半小时患者神志清醒,左侧肢体能抬起,口角歪斜消失,双眼凝视现象消失,术后第二天患者能独自下床行走,继续治疗2周出院,出院时未遗留任何不适。 10月22日晚上八点,我科梁军利医师收治一位49岁男性患者,结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CT未见出血,考虑急性脑干梗死,基底动脉闭塞可能,患者病情加重已经5小时,如果不能打通血管,患者极可能很快昏迷,危机生命或遗留四肢瘫痪,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行急诊动脉取栓治疗。经过几十分钟的准备,患者在全麻下实施了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发现患者左侧椎动脉闭塞,结合血管病变情况,考虑陈旧性闭塞可能,右椎动脉远端血流缓慢,基底动脉完全闭塞,经过1个小时的急诊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治疗,血管完全再通,术后患者清醒,言语不清明显好转,四肢均能活动,术后第二天能在扶持下行走,行头颅MRI提示小脑半球小片状梗死,现患者在我科康复治疗中,已经能独立行走,拟近期出院。 值得庆幸的是,在神经内科二区吕海东主任的领带下,瞿千千、梁军利医生早早的掌握的该项技术。医院进修后已经多次单独完成支架植入治疗,为多数发病时间窗内患者成功实施了闭塞或狭窄血管的再开通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通讯作者:梁军利 心胸外科成功实施颈胸联合肿瘤切除一例 年11月29日,心胸外科成功完成了一例同期切除颈部、胸部巨大联合肿瘤的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将于近日出院。 患者张某,女性,28岁,因发医院就诊,检查过程中发现颈部肿瘤直径约4.5cm,前上纵膈内也有直径约7cm的巨大肿瘤,且与颈部肿瘤可能有交通。医院不具备手术能力,患者抱着迫切的心情来到我科,寻求帮助。我科王伟医师详细查看了患者情况和检查结果之后,随即安排了患者住院,并积极为患者进行手术相关准备,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并建立了对手术和治疗的信心。考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和严重性,科室讲患者的病例资料医院相关专家,医院的专家也表示手术相当棘手,难度很大。在这种极不乐观的情况下,董晓龙主任、任安立主任积极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病例讨论,每个医师都针对患者病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董晓龙、任安立主任一致认为,患者情况虽重,但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而且科室有信心完成手术并且把手术做好,最终决定为患者同期行颈部、胸部肿瘤切除。事实证明,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遇到很多少见、危重的病例,正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保持充分的信心,是我们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通讯员:心胸外科周冬冬) 假体定制——骨肿瘤患者的保肢福音 59岁的患者xx,右上臂疼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半年,一直在当地诊所按“颈椎病”治疗,效果不佳。后慕名找到我院骨科一区郭斌主任。郭斌主任经过详细查体,为其安排了右上臂的X线、MRI检查显示:右肱骨上段占位,肿瘤可能性大。后病理检查结果回示:右肱骨上段软骨肉瘤,因患者年龄相对较轻,保肢要求强烈,结合患者病情及期望值,郭斌主任为其安排了3D打印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方案,经过完善术前准备,郭斌主任主刀完成手术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右上肢正在康复锻炼中。 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治疗一直是患者和骨肿瘤专家的共同追求,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私人订制人工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治疗,能够在很好控制疾病的同时,又能够给患者保留良好功能的假体,使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骨一科通讯员:姚鹏举 微创——跟骨骨折治疗的新选择 最近,我院骨二科收治了一位50岁张姓的右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骨二科孙晓林主任和王永亮副主任决定一改以往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的大切口方案,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流行的跟骨微创切口,用特制的跟骨外侧钢板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患者满意出院。 据孙晓林主任介绍,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形状不规则,关节面众多。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到全身骨折的2%,是下肢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损伤的常见原因为高处摔伤导致的垂直暴力。主要临床表现是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形成,不能着地行走。对于年轻患者,骨折造成跟骨力线(高度、宽度及长度)发生改变以及关节面移位2mm的关节内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容易遗留畸形愈合及骨关节炎等后遗症,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跟骨骨折最常用手术方式为经典的“L”形外侧扩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它可以使骨折得到很好的复位,但由于切口较大,术中广泛剥离软组织,创伤大,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由于跟骨外侧软组织少,“皮包骨头”,一旦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可导致钢板甚至骨外露,伤口经久不愈,最后可能并发骨髓炎,给病人带来灾难性后果,给医生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也极易导致医患纠纷。所以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一直是困扰手术医师的重要问题。 我院骨二科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流行的跟骨微创切口,采用特制的跟骨外侧钢板为患者实施手术,一方面切口远小于传统的“L”形切口,术后皮肤切口坏死率极低;另一方面可以直视关节面,能保证关节面骨折的充分复位,可以达到解剖复位,确保手术效果。可以预见,这种微创的手术方式必然会受到患者的喜欢,也会受到骨科医生的青睐。 骨二科通讯员:王大伟 骨三科顺利实施了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并腓骨高位截骨术 近日,骨三科顺利为一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了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并腓骨高位截骨术。手术效果明显。该患者为50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左膝骨性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损伤”,术前左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伸直不能,行走时常伴交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入院后,经科室内会诊,王忠仁主任带领科室人员共同制定手术方案,以往此类病例,仅仅给予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效果不佳,因为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平台骨质疏松,应力长期作用下骨小梁出现微小骨折,胫骨平台发生塌陷。由于腓骨的支撑,外侧胫骨平台塌陷较内侧轻,形成膝关节不均匀沉降,出现“内侧胫骨平台塌陷伴疼痛-下肢力线内移-内侧压力增加-内侧塌陷及疼痛加重”的恶性循坏,最终形成严重膝内翻畸形。腓骨高位截骨后胫骨外侧平台失去腓骨的支持,负重时载荷外移,减轻膝内侧的应力而减轻症状。建议关节镜手术同时给予腓骨高位截骨,并由卢斌副主任医师及曾浩然主治医师亲自为该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患者即下地行走,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较术前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 微创小手术,治疗大问题 5岁的小明玩耍不慎摔伤右肘部,当即右肘畸形,疼痛剧烈,医院拍片提示:右肘肱骨髁上骨折,错位明显,医院介绍转来我院.徐世保主任接诊病人后认为可以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经2天消肿治疗后在全麻下行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很好,没有皮肤切口,1周后患儿顺利出院. 据徐主任介绍,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过去治疗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直接闭合复位外固定,缺点是后期消肿后容易再移位,还需要再复位或直接切开手术;第二种方法是经肘后正中切开约5cm-8cm切口,切断肱三头肌后再进行骨折复位,虽可以进行解剖复位,但创伤大,出血多,术后肘关节功能受影响,且因切开缝合后遗留疤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介于两者之间,既达到了复位目的,又避免了缺点.目前我科95%以上肱骨髁上骨折均采用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对于小儿四肢骨折,包括肱骨骨折,股骨及胫骨骨折均采用微切口或不切口微创治疗. 医院骨科四区是一支以断肢(指,趾)再植,四肢骨瓣,肌瓣,皮瓣显微修复,小儿四肢骨折微创治疗,小儿髋脱位,马蹄足,四肢畸形矫正为主要特色的专业科室,欢迎广大病患前来就诊. 一例严重肢体创伤病人的抢救 “叮呤呤”,伴随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家休息的骨科四区徐世保主任接到电话,”有1例严重的上肢碾压伤病人要转往你科,拍片没有骨折,皮肤没有破口,但肢体肿胀非常严重,手指冰凉,不能活动.”听到电话徐主任心头一惊:”是不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同时合并血管损伤?”经过紧急的术前准备,与主治医生韩瑞明一同会诊后急诊全麻下行上肢的充会减压血管探查修复手术.术后2天患肢手指已能轻微的伸屈活动,目前正在康复中. 经徐主任讲,”骨筋膜室综合征”俗称”筋膜室高压”,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前臂的肌肉缺血坏死,甚至肢体缺血,截肢可能.一般严重到肢体冰凉,手指不能活动的较少,临床中医生多根据经验在肢体肿胀严重时行预防性筋膜室切开减压,同时常规对血管进行探查,防止长时间筋膜室高压后继发血管栓塞. 我院骨科四区是一支以四肢严重创伤显微修复,断肢再植,断指(趾)再植,对成人及小儿创伤性继发手足畸形,先天性手足畸形矫正,小儿四肢骨折微创治疗,发育性髋脱位及马蹄足畸形矫正为主的专业科室,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 杏林春暖 尽心尽力为病人看病是我们该做的 11月11日上午,内分泌一区的梁修丽医师像往常一样查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2号床的患者悄悄塞给她元钱,害怕梁医生不要,转身就走。梁医生追不上他,只好将现金交给了护士长。护士长问明情况后,将钱给患者交了住院费。当梁医生再次见到病人时将缴费条交给了患者。并且告诉他——尽心尽力为病人看病是医生该做的。如果想谢谢医生,就要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梁医生,工作认真负责,视病人为亲人,经常受到患者的赞扬。这次拒收红包,体现了她高尚的医德,心系病人的胸怀,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表率。 内分泌一区加强医护人员的思想教育,以病人为中心,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在今后的工作中,全体医护人员将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为病人的健康而奋斗。 一封来自医务人员的感谢信 11月26日早晨8点皮肤科史四季异常高兴,遗失一天多的钻石铂金吊坠,竟然能又重新回到自己手里,现在她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想做梦一样。11月24日皮肤科门诊工作繁忙,她一直忙到中午快1点,匆忙出去吃了饭,两点钟急火火的回到科室上班,换工作服时发现项链吊坠丢失,只剩断开的链子还在脖子上,急忙按原路返回寻找无果,她非常失落,自知寻找吊坠如同大海捞针,希望渺茫。 在此她要特别感谢的是河南咏春物业有限公司的保洁员许保华。没想到在第三天的早上,保洁大姐许保华在走廊打扫卫生的时候,捡到了这个价值五千余元的吊坠,毫不犹豫地询问周围的医患人员,经过核实情况后,经皮肤科副主任卫艳萍转交给了她。她感动得热泪盈眶,感动的是我们保洁员许大姐这种拾金不昧的品质,面对贵重物品表现的如此坦然,充分表现了一名普通保洁人员的高尚人格魅力。 外面大雪纷飞,我们身边有这样暖心的事,暖心的人。充分体现了保洁公司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许大姐是我们现今社会最美丽的人,这种正能量值得我们传播下去 皮肤科:史四季 科普健康 二胎政策和乳腺癌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我国将实施普遍二胎政策。二胎政策带来的生育和哺乳问题会给乳房带来哪些影响? 生育方面 1、未生育导致罹患乳腺的风险增高30%。 2、30岁首次生育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为20岁内生育女性的2倍。 3、随后生育年龄越早,风险可进一步降低。 4、生育次数越多可能患乳腺癌的风险越低。 哺乳方面 1、继经产数、首次分娩年龄及其他乳腺癌危险因素之后,哺乳可轻微降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2、哺乳累积持续时间增加可降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哺乳总时间超过1.5-2年具有保护作用。 3、首次哺乳年龄轻,可显著降低绝经前女性乳腺发生的风险。 4、绝经后女性有哺乳史,并不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5、哺乳不但对母亲有益,同时对于儿童也有益处。哺乳大于6个月对儿童有保护作用,可预防儿童白血病和儿童淋巴瘤。另一方面每哺乳6个月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约6%。 6、母乳喂养与乳腺癌总风险呈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可能在不同的乳腺癌亚型中有所不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曾经母乳喂养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有预防作用。三阴性乳腺癌在年轻女性中更为普遍,而且通常比其它亚型乳腺癌的预后更差。母乳喂养和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乳甲科:朱涛 天气转凉,预防老年人外伤性骨折 随着天气变冷,人们穿衣增厚,老年人相对性行动不便,如近段时间阴雨连绵,路面湿滑,我院骨科门诊及病房的老年人外伤性患者增多,常见为手腕部的克雷氏骨折,脊柱的压缩骨折及髋部骨折,近段时间我院骨科一区收治数十名因外伤而住院的老年患者,其中以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主,虽然股骨颈骨折的假体置换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已经非常成熟,疗效确切,但是手术风险高,术后康复及经济压力已成为部分老年人不能承受之痛,因此,预防老年人外伤性骨折显得非常重要,郭斌主任为老年人介绍几种正常生活方式,帮助大家有效预防骨折发展。 1、加强锻炼,增强全身代谢及血液循环,如慢跑、散步、打拳,依据自身条件、适度锻炼,不仅能培养身体平衡、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骨骼强度。 2、多晒太阳,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有助于维持骨骼对钙的吸收能力,饮食上多吃含钙质、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老年人行走时千万小心,尽量慢走,穿防滑鞋,起夜时保持房间明亮,保持房间干燥,雨雪天气避免单独外出。 4、规范治疗骨质疏松,有慢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避免晕倒造成外伤性骨折。 骨一科:姚鹏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zl/129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