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太极拳影响到膝关节疼痛或损伤,常有人议论,甚至有人下结论说:“练太极拳会导致膝盖严重受损”,还劝说别人不要继续习练了。我初学太极拳时,由于没有得到正确指导,加之本身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膝盖也疼过,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咨询过大夫,但也没有解决问题。之后,有幸遇到我的师傅--太极名家赵幼斌先生,他为我解惑,反复强调动作必须准确,这样才能在打拳中科学地保护膝关节。自此膝关节日渐好转,甚至每逢阴雨天气也少有不适了。再看许多老拳师,并没有因为习练了一辈子太极拳而存在“膝盖问题”。我师爷赵斌大师,享年93岁,一生康健,晚年练拳、跑步、踢毽子,从未听说膝关节有问题。师姑扎西曾患重病,坚持每日练拳,几十年如一日,如今80高龄精神依然矍铄。

那么,哪些方面会影响到膝关节疼呢?又如何避免?根据我的习拳体会和在教学中的经验,现归纳几点主要原因和应注意的基本问题,供习者参考。

一、初学太极拳者。

对于初学者来讲,引起膝腿部的疼痛,一般会有发生。因为太极拳从起势开始到套路结束,一直处于半屈蹲相对的静力性支撑状态,行拳中虚步、弓步、马步、仆步动作都会加大腿部的负荷量,腿部肌肉会产生酸痛的感觉,这是增加腿部力量的正常现象,也是一个必然过程。但由于开始阶段还不能够熟练掌握太极拳放松和顺遂的要求和做法,不会放松膝盖或身体各部,运动量也遽然加大,又有急切求成心态,造成膝盖不适应性或过度疲劳,便会出现疼痛现象。

预防:讲求循序渐进的科学练拳方法,先从放松的基本概念和训练基本功入手,运动量要分阶段增加。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先从动作的正误性找原因,并适时休息或小运动量锻炼,劳逸结合,不久会自行康复。

二、学习太极拳前膝关节曾受过伤,或有风湿关节炎,滑囊炎,关节积液,骨刺和老年退行性关节老化等。

有膝关节问题的中老年人应高架打拳,避免做大幅度和突变性的动作,如做仆步时略蹲意到就行。有骨刺的中老年人礽需要适量的运动,逐步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使肌肉运动协调和肌力增强,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及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减轻关节症状。

如果存在膝关节病的症状,如膝关节疼痛、肿胀和运动功能受限,医院做检查治疗,不可以勉强练习,更不可以绑着护膝克制疼痛练拳,待治疗恢复后,再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腿部健康恢复功能。

三、练太极拳之前未热身或热身不到位。

练拳先热身,是科学练拳很重要的环节。许多人认为太极拳缓慢圆活,轻灵松柔,不需要热身,这是错误的。比如起势后做“揽雀尾左掤”动作,重心落于右腿,又同时下蹲,如不做热身活动,此时就容易发生右膝疼痛现象。所以,热身活动对练拳者的心理生理准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热身运动,能焕发精神,愉悦身心,促进血管扩张,加快血液流速,促进机体微循环的畅通,使活动部位的供血量增加,从而改善和克服肌肉、肌腱、骨骼和关节的僵硬状态,可以起到预防膝关节损害的作用。

四、一味追求低拳架,导致动作变形不规范。

功夫=时间+汗水,科学健身不可急功近利。有人为了追求架子低,追求功夫的表现,屈蹲时出现跪膝;如做仆步,当屈蹲到一半时,腿力不够支撑而不得不扣膝,致使膝盖偏离了脚尖方向,靠膝盖支撑重力;如做搂膝拗步,弓步时前腿膝盖超过脚尖,或扭膝造成与脚尖方向不同,使膝盖受损。又如做扌履式时,后腿膝盖未放松,甚至膝关节下沉而导致出现膝盖压力过大,从而损伤膝盖。

规范姿势,正确练拳是对膝关节有效的保护。膝关节由胫骨、髌骨、半月板三块骨头组成,同时受五大韧带和四大肌群控制;膝关节与髌髋关节踝关节连接,起到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的屈伸作用。膝关节比较脆弱,半月板更是娇贵,一旦损伤就难以修复和再生。不规范的运动,往往会引起半月板损伤。就其生理功能来说,它不能左右横向运动。横向运动需要由踝关节和髌髋关节来共同完成,膝关节仅仅是配合而已。所以在练拳时,不管是什么步法,当单腿屈蹲时,膝关节在负重情况下绝对不能内扣或外挒偏离脚尖,否则就会造成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损伤。

还要注意松胯开胯,所谓松胯开胯指两胯都要松开,不要憋着劲出步。松胯容易灵活,开胯容易平衡,起到减轻腿部肌肉紧张,减轻膝关节受力的作用。比如做搬拦锤,当我们开胯出右脚时,尤其要注意左胯,需保持左胯和左膝盖正对左脚尖方向,避免身体和左胯一起向右转体出腿时带动左膝盖向右偏离左脚尖方向,造成扭膝现象。做提手上势、手挥琵琶时膝盖不能内扣,也不能外挒,凡是虚步承重腿都要做到膝盖不偏离脚尖。同理,搂膝拗步、单鞭、揽雀尾、弯弓射虎、野马分鬃、撇身锤等动作在转体时,承重腿膝盖都要注意不能偏离脚尖方向。据我观察许多人做此类动作时已经注意到弓步时膝盖不超过脚尖,并能够保持与脚尖同向,但是在转体时却往往忽略了后腿这种膝盖的应有控制。这种扭膝或者让膝盖用力去完成动作的做法,必然引起半月板,肌腱韧带的损伤。

姿势的规范正确与否,是衡量太极拳水平的重要标尺。动作规范不仅仅不伤膝盖,在行拳中,让膝盖完全彻底的放松,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立身中正安舒,“力”通过脚、腿、腰顺畅平衡的传递,方能做到拳架的势整、浑厚、饱满。

当然,正确的姿势,来源于对太极拳理拳法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如果要达到更高的太极拳水平,一定要重视对太极拳要领的领会和基本功的训练,如单式站桩等。从中体悟身体各部的顺遂性、松舒行、耐力性的训练。

总而言之,避免练拳避免膝关节损伤,首先要客观的认识自身膝关节的情况,本身有无任何病症或不适,以便正确对待各自练功的方法。其次,虽然运动可以使骨骼粗壮,肌肉有力,但是必须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方法和适度的运动量。同时,注意对膝关节的日常保护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膝关节是“皮包骨头”,缺少肌肉及脂肪的保护,得不到充足的热量供应,因而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低,做好防寒保暖很重要,特别是有慢性滑膜炎的患者。膝关节也怕湿,不要睡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夏天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膝关节。

最后,杨式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百会至会阴)引动腰脊,依次带动四肢关节,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舒缓、平衡、圆浑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使腰和四肢都得到良性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稳定性和力量,从而保证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

附上几种锻炼膝关节方法以供参考:

①跟臀练习法:患者跪坐于床上,上身直立,臀部尽量向下坐,使脚跟与臀部接触,以增加膝关节的屈膝范围。与推拿屈膝伸筋法相配合。

②悬空蹬车法:患者仰卧,下肢悬空,象蹬自行车样交替向上蹬空放松。医院麻醉科曾凡特

③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仰卧,膝伸直,将股四头肌自动等长收缩,片刻后放松,如此反复20~30次。

④压腿锻炼法:站立,两腿稍分开,在股四头肌不收缩的前提下,尽量将膝关节置于伸直位,然后上身前倾,两上肢伸直,尽量用双手去摸足趾,如此反复。

①、②、③法主要用以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对膝关节、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从而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因关节不稳定而造成的关节疼痛。

邢宝忠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y/96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