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04/6079778.html内侧副韧带(MCL)是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膝MCL的损伤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类型中最常见。MCL是由内侧副韧带浅层(sMCL)、内侧副韧带深层(dMCL)和后内侧关节囊三部分组成。现代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在骨科的应用,研究出MCL的最大应力上限为4.84MPa。超过此值的运动均容易造成损伤,如膝关节在30°内的外翻、前后抽屉和内旋运动均可引起损伤,其中外翻最易。60°~90°的外翻最易引起损伤。膝关节在屈曲°时没有引起损伤的动作。 MCL损伤主要是由于屈曲状态下的膝关节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时,如果此时患者脚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动,暴力导致了膝关节严重的外旋、外翻,此时急剧改变方向的应力就可以导致膝关节MCL损伤。MCL损伤可以合并其它组织损伤,如早期不采用手术治疗而仅保守治疗,如支具固定,受损的MCL以及其它韧带则很容易在非张力状态下愈合,导致弹性下降,甚至造成膝关节内侧结构的不稳,后期则可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因此,对于早期膝MCL损伤应明确诊断,判断手术指征,并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现就膝MCL撕裂伤的临床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诊断与分类分类1分类:临床上膝MCL损伤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按病理可分为单纯断裂(部分或全部)和合并损伤(半月板,交叉韧带等);(2)按时间分为急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3)按损伤程度分成三度。I度:双侧内侧关节间隙差值<3mm,sMCL纤维撕裂;II度:双侧内侧关节间隙差值3~5mm,MCL部分深层纤维撕裂,关节囊韧带部分破裂,轻度渗出,仍可找到牢靠的止点;III度:双侧膝关节内侧间隙差值如果>5mm,表示MCL全部断裂,关节囊韧带也全部撕裂,明显渗出,找不到牢固的止点。 病史与查体:膝MCL复合体由三部分组成,即sMCL,dMCL及后内侧关节囊。临床上诊断除了通过询问小腿外翻受伤史及观察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关节不稳定、关节绞锁、功能受限、皮下淤血)外,还可通过MCL的解剖功能来诊断损伤情况,如过外翻应力试验时,屈膝30°,结果阳性为单纯MCL损伤,伸直位阳性可诊断为合并前交叉韧带及后内侧角损伤。 Slocum试验阳性提示后内侧关节囊撕裂。Ozada使用肌肉骨骼关节建模软件,搜集完整的膝关节和MCL损伤的膝关节在平移,旋转,屈伸等6个自由角度的不同的数据,对比其差异,并且建立了人体平均参考线,例如重心线,从而得出新了诊断MCL损伤的新方法。该研究还有助于在MCL损伤的治疗中,通过测试修复或重建的膝MCL在6个自由方向的张力来预测术后的韧带功能。膝MCL完全撕裂可能伴随四联伤(伴随膝关节囊、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半月板),故在体格检查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合并膝关节其它组织损伤。 X线:MCL损伤的传统放射线的分级有2种:(1)比较同侧膝关节内外间隙差距,分为3级:I级<4mm为轻度扭伤;II级4~12mm为部分断;III级>12mm为完全断裂。(2)按患肢内侧膝关节间隙的宽度可分4级:I级0~5mm;II级6~10mm;III级11~15mm;IV级16~20mm。张龙君等应用间隙差比值(R)计算方法(患侧应力下间隙-患侧无应力下间隙)/(健侧应力下间隙-健侧无应力下间隙)进行分级,在单纯MCL损伤及合并交叉韧带断裂和后关节囊破裂病例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为87%~90%。 MRI:MRI是无创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是膝关节MCL损伤的理想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CL损伤一般分为3级:MCL位置如有皮下水肿,其撕裂为I级;有形态断裂、MCL高信号、MCL滑囊提示积液,其撕裂为II级;MCL如提示断裂,为III级撕裂。Jee等使用低磁场的MRI平扫从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三方面对MCL损伤进行诊断,并使用膝关节镜进行术中检查对比,结果分别为%,88%,90%,此研究表明,对于膝关节MCL损伤的诊断,0.2T与1.5T相比两者无差别。 孙阳等利用低场0.2T进行MCL损伤诊断,并在术中与关节镜下对比,诊断率达%。MRI低磁场MRI价格低廉,诊断效果优于X线,因此对于MCL损伤的诊断可作为非创伤检查的首选。 关节镜探查:关节镜可以诊断并治疗MCL损伤,在进行MCL修复术前,常规行关节镜检查,可通过关节镜直视膝关节内部结构的损伤的位置、程度、合并伤,避免辅助检查的漏诊,根据实际情况,术中决定术式。由于在关节镜下可进行软骨、半月板处理,交叉韧带修复及滑膜清理,可以减小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 膝关节MCL损伤的手术治疗2I度损伤传统方法建议使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II度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有不同的建议,但从临床观察来看,保守治疗II度损伤,撕裂处有较多瘢痕组织愈合,因此很多II度损伤患者拆除石膏后膝关节疼痛及不稳现象仍然存在,可能会在远期导致继发性关节炎,故如果条件允许,临床上II度损伤应尽量手术治疗,防止引起继发性关节炎。III度损伤是否需要手术,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认为保守治疗可作为III度损伤的首选方案。 Lubowitz对20余年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一期修复膝MCL的成功率很高,故修复膝MCL很有必要。Dong等的近期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应用解剖修复或韧带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放射线下可见内侧间隙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向内侧旋转不稳定的发生率也从术前的62.5%下降至21.9%。 Stannard则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能否一期修复MCL与是否伴有前交叉韧带及后内侧角的损伤有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将MCLIII度损伤作为手术指征,认为对早期及潜在的膝关节不稳定,应早期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不同损伤部位的MCL损伤有不同的手术方案。 术前、术后的疗效对比,可采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外翻应力试验评估,Guler等还使用股足角(FFA)和股踝角(TMA)评估术后膝MCL恢复情况。 单纯韧带于起、止点骨面撕脱:对于单纯韧带于起、止点骨面撕脱,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肌腱转位,术中需制备骨隧道、开骨槽等,手术操作繁琐,创伤较大且远期疗效不理想。近几年研究者们纷纷使用带线锚钉进行MCL起止点撕脱的固定。术中应用缝合锚钉可以避免肌腱转为带来的对骨骼进行过多的操作而引起钉道松动和骨质碎裂,简化了手术操作;锥形锚钉螺纹较深,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时仍然牢固;术中于韧带原止点拧入锚钉,保证韧带原有的力线方向,不改变原有生物力学环境;缝线锚钉是组织相容性材料,无须二次手术。 Lubowitz等利用组织修复桥接理念,将治疗肩袖损伤和跟腱损伤的高强度聚乙烯缝合带与无结骨锚缝合方法应用到膝MCL的治疗中,用来增加解剖修复时的强度,不仅扩展了该人工材料修补或重建韧带强度的临床适应证,还有效地避免了术后早期恢复时间长、修复失败、患者不顺从等引起的二次损伤和恢复运动后发生的关节二次松动。 Whelan等采用双股桥接技术,将内侧副韧带浅层固定在胫骨远端。术后在荧光镜下,修复后的韧带与完整的膝关节在0°及屈曲20°时的关节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无须石膏固定,仅佩戴支具屈膝活动即可。表明目前的外科手术完全可以修复因外翻应力导致的MCL损伤。该研究所提供的技术也为其它复杂的韧带损伤提供了实际临床意义。 单纯MCL附着处撕脱或带有骨块者:若MCL附着部有单纯撕脱或有骨块脱落,可在韧带撕脱处的骨面凿一骨槽,前后钻一孔,使用粗线穿过孔道固定骨块;若骨块较大,可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若MCL于起、止点骨面撕脱,可在支点处凿出一小骨瓣,使用螺钉或门型钉,将韧带断端压在骨瓣之下。 可吸收螺钉有较好的强度和组织相容性,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在膝MCL修复中逐渐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