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常见病损 先看膝关节解剖 1、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 病因:由于反复过度使用,导致髌股关节压力失衡,引起髌骨周围疼痛。可能导致髌股关节压力失衡的原因有很多:1.膝关节伸肌(股4无力)和臀部(髋外旋无力,引起代偿性的足外翻)力量下降。2.低足弓或高弓足。3.跟腱短缩、小腿三头肌紧张,膝关节后侧压力增加;4.Q角过大;5.髂胫束:髌骨外侧横向张力,并使胫骨外旋。6.膝内外翻。7.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以上因素均可改变髌股关节力学平衡,使关节处于非共轴位,最终诱发PFPS。症状和体征:1.向前走路或上下楼梯时髌骨不稳。2.过度使用或者训练损伤。3.疼痛:可能是弥散的,也可能不连续分布在髌腱,内外侧支持带、股四头肌、肌腱,或者髌骨下极。4.剧院征。5.肿胀:膝关节明显肿胀,伴髌股关节痛常见于滑膜炎和脂肪组织炎性增生。6.无力。7.夜间痛。8.继发性的髋外展肌无力。 查体:髌骨位置及活动度(髌骨加压研磨,股四头肌牵拉),Q角,主动伸膝,单腿下蹲,髋膝踝活动度,足弓。最好用SFMA筛一下整体运动模式。需排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髌腱炎、滑囊炎、ACL/PCL损伤、髂胫束综合征治疗:泡沫轴放松大腿及臀部;俯卧髋后伸,夹球静蹲及臀桥,蚌式开合。 2、膝关节过度使用综合征 过度使用综合征包括伸膝关装置归为“跳跃膝”。髌腱炎和肌腱炎是非常常见的。典型表现为髌骨下极韧带附着点处疼痛。较少见症状出现于髌腱远端附着于胫骨结节处或股四头肌肌腱附着于髌骨上极处。 2.1、髌腱炎 多见于骨骼成熟后,髌骨下极腱-骨交界部。典型病史是以膝前隐痛开始,疼痛处位于受伤部位,并发展为在反复的跑步及跳跃活动时出现或活动后迅速出现。比较模糊的膝前痛,下楼或跑步等活动后疼痛加重,髌骨下极髌韧带压痛,但直腿抬高试验时压痛常常消失,说明病变部位位于髌韧带的深层,直腿抬高时髌韧带的浅层纤维紧张,保护了深层纤维,抗阻力伸膝活动时疼痛。没有关节积液。X线摄片阴性。2.2、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反复活动使软组织间摩擦,在跑步运动中很常见。髂胫束的主要作用是限定髋内收和膝内旋。当膝关节由完全伸直到屈曲时,髂胫束从股骨外侧髁的前方移至后方。跑步时反复屈伸膝关节使得髂胫束在股骨外侧髁前后运动使得它发生摩擦。股骨外上髁(关节线上约3mm)压痛。Noble’stest(+):病人仰卧位,检查者拇指放在病人股骨外上髁处,膝关节反复伸屈活动,疼痛通常在膝关节屈曲30°时最明显。可有软组织肿胀和摩擦音。无关节积液,X线摄片阴性。 2.3.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 髌股关节内侧的滑膜皱襞由于膝关节过度活动发生炎症水肿。过度运动后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的急性发作,在膝关节内侧、关节线前方可触及有压痛、能活动的结节或条索状组织,一般无关节积液,X线摄片阴性,CT或MRI可显示滑膜皱襞。3、髌骨半脱位 最多见于十几岁的女孩和年轻妇女,发作性的膝盖打软,Q角增大(15°)。髌骨恐惧试验(Patellarapprehensionsign)阳性。轻度积液,中、重度积液说明有关节内血肿,提示髌骨脱位伴骨软骨骨折和出血。4、胫骨结节骨骺炎 多见于十几岁的男孩(特别是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13、14岁男孩或10、11岁女孩),疼痛局限于胫骨结节,蹲、跪、上下楼梯或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时疼痛加重,跳跃、跨栏等运动加重病情。胫骨结节局部肿胀、发热、压痛,抗主动伸膝运动,或被动过屈膝关节时可引发疼痛,没有关节积液。X线摄片可阴性,或可见胫骨结节处钙化阴影,髌韧带增厚,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偶尔可见胫骨结节撕脱样改变(须与撕脱骨折鉴别)。5、剥脱性骨软骨炎(症状像半月板损伤) 关节内的骨软骨病,病因不明,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变性和再钙化,最常见于股骨内髁,模糊的、定位不清的膝关节疼痛,有晨僵,反复的关节内积液(轻度)。如有游离体,可发生交锁症状。股四头肌萎缩,受累股骨髁关节软骨面压痛。X线平片显示骨软骨病损或关节内游离体。如怀疑剥脱性骨软骨炎,摄片应包括前后位、后前隧道位、侧位和髌股关节切线位。6、鹅足滑囊炎 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在胫骨近端的内侧面形成联合止点—鹅足,过度使用或直接挫伤可引起鹅足滑囊的炎症,容易与内侧副韧带损伤或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疼痛混淆,膝关节内侧疼痛,反复屈膝伸膝可加重,内侧关节线的下方压痛。临床特点:关节无明显积液,内侧肌腱止点处轻度肿胀,外翻应力试验,或抗阻力屈膝可引发疼痛。X线摄片一般无异常所见。7、骨关节炎 多见于50岁以上,步行膝关节痛,卡顿。早期:活动开始时痛、剧院征、上下楼梯时痛、下蹲起立时痛,休息能缓解; 中后期:负重痛、行走痛、夜间痛 短时晨僵(20分钟),活动后消失 可有滑膜炎急性发作,关节间隙压痛,活动度减少 关节摩擦音,轻~中度关节积液 X线摄片:负重位前后位、侧位和髌股关节切线位。 要与结晶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病鉴别:类似的急性炎症表现,无外伤史,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痛风:尿酸钠结晶;假痛风:焦磷酸钙结晶。 8、隐神经卡压 腘窝,内侧缝匠肌的后方有压痛点,小腿、足内侧部感觉减退,卡压点Tinnel征,隐神经:股神经(L2~L4)分支,发出2个小分支,髌下支分布髌前面皮肤,小腿内侧分支分布小腿内面和足内侧缘皮肤。卡压导致上述区域放射痛。9、近侧胫腓关节不稳定症 好发于青春期女性,不固定的膝关节痛及腓总神经麻痹症状,下蹲时小腿麻木,部分为腓骨头习惯性脱位,膝外侧无力,打软,有弹响,“少女膝”Girl’sKnee。多发性、游走性,膝关节最多见,没有器质性病变,无运动损伤、无髌骨不稳定。鹅足部、内侧关节间隙有压痛。大多双侧,可自行消失,有人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有些误诊为半月板损伤或髌骨软骨软化症而做手术,但术后症状依旧。 10.辛丁一拉森一约翰逊氏病(Sinding-Larsen-Johansson) 好发人群与胫骨结节骨骺炎一样,但病变和压痛部位在髌骨下极。X线侧位片正常或在髌骨与髌韧带结合部有斑点状的钙化阴影,钙化点融合后看上去像髌骨下极延长了。此现象多见于足球运动员。偶尔,此症也可发生于髌骨上极。小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f/126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