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裙边样半月板

2

半月板纤毛化

退变可因为半月板内侧缘(游离缘)的纤毛化或毛刷样改变,在MR上表现为III级信号改变。这时,如果半月板形态没有改变,则为半月板退变所致的纤毛化。如果形态改变(如截断或变短),多为半月板撕裂。

外侧半月板后角,内有横行的高信号,类似半月板撕裂,手术证实为半月板纤毛化。

3

板股韧带

外侧半月板后角发出一条纤维带参与PCL,在接近PCL时分为两束,分别走形于PCL的前方和后方,向上伴随PCL止于股骨内侧髁,前者称为Humphry韧带(出现率4.2%),后者称为Wrisberg韧带(出现率36.5%)

板股后韧带(Wrisberg韧带)起源于外侧半月板后缘中点,起点呈圆索状,距外侧半月板后缘内侧3cm紧贴后交叉韧带的后方,斜行向内上,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内侧面。

平均长度约为19.8mm~28.6mm,平均宽度为4.9mm~5.5mm,平均厚度为4.0mm~4.4mm。

左图矢状面质子密度加权像示:板股前韧带(Humphry韧带)和板股后韧带(Wrisberg韧带)的常见位置;中图示H韧带;右图示W韧带。

根据其近端附着位置不同,板股韧带可分为三型。

I型:韧带附着点在股骨内侧髁上并且与PCL完全分离(45%)

II型:板股韧带与PCL混合,且垂直走形程度减轻(31%)

III型:板股韧带与PCL下部混合,在矢状面上可见其远端增粗(21%)。

4

膝横韧带

起于内侧半月板的前缘,起点呈扁圆形,横行向外,止于外侧半月板的前缘,止点呈圆索状。连接内外侧半月板前角,出现率约22%~38%。平均长度为34.2mm~39.6mm,平均宽度为3.9mm~4.5mm,平均厚度3.0mm~3.4mm。

矢状面T1WI示正常半月板前角和膝横韧带,后者不应误诊为半月板撕裂。

5

半月板附着处

半月板滑膜连接处,信号增高,不应误诊为撕裂。

6

腘肌腱

腘肌起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向后绕过股骨外侧髁向内下走形,止于胫骨后方。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紧贴,易误诊为半月板后角纵形撕裂。

7

外侧半月板前角附着处

外侧半月板前角中央部在胫骨平台附着处呈菱形,接近膝横韧带起始部,邻近髁间窝的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内部斑点状的高信号,容易误诊为半月板撕裂。筛状前角:是ACL的纤维穿入半月板引起,在T1WI和PDWI显示斑点状高信号影。

8

斜半月-半月韧带

内侧斜半月-半月韧带连接内侧半月板前角即外侧半月板后角。冠状位可能误诊为桶柄状撕裂。应注意外侧半月板后角分支处。

9

膝外下血管

膝外下血管,沿外侧半月板前缘走形,容易将其误认为半月板边缘分离

10

假性桶柄状撕裂与假性盘状半月板

后角部分弧度较大,在冠状面与桶柄状撕裂、盘状半月板相似。

作者

黄聪来源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不针对任何患者或病情,也不作为任何具体的诊断意见和结果判断。

觉得有用?欢迎转发让更多朋友受益↗↗↗(点击左下方“阅读全文”,可了更多信息)

注意啦!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髌骨软化症!

这篇应该是最全面的了:详细解析“谜之半月板”!

想保护好半月板:先把这四个简单动作做好!

炎炎夏日安全跑步的"十大黄金法则"

“椎间盘”的自白:沉冤许久有话说!

10张图+1个小视频:带你读懂腰椎间盘突出

这几个姿势你会感觉很爽,但其实很受伤!

这五个小动作站着就能护脊柱!缓解肩背痛很有效

跑步新手扫盲:这些安全要点一定要知道

膝关节炎患者健身锻炼有四“忌”!

何为“骨不连”?该如何正确认识和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zz/117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