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随着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夺冠、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摘银,滑雪这项原本小众的运动也正式走到了台前。 图片来源:新华社 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项「新贵」运动跃跃欲试,渴望在冰雪世界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飒爽英姿。 然而,「滑雪」是一项受伤风险较高的运动,正如某博上某位网友所说: 今天九台手术,7台滑雪滑的,4个前叉,1个髌骨脱位,1个踝关节,1个半月板,滑雪受伤在百分之十到十五,三亿人上冰雪三千万人住骨科。 雪道尽头是骨科。 图片来源:某博 其实,不论是对专业的运动健儿还是对初登雪场的新手来说,安全永远是首位的。 如何避雷?如何防护?救助措施有哪些?早有文献替我们总结好啦~ 这期我们就来说说滑雪中,那些不得不知道的事儿。 图片来源:文献[1]截图 美丽又危险的「贵族」运动 滑雪,这项运动自诞生以来就充满了美丽又危险的气质,「雪道尽头是骨科」此话诚不我欺。 自20世纪70年代,休闲滑雪的受伤率就有不少研究记载,相比之下,其流行病学调查就显得十分稀少了。 由于缺乏数据,国际滑雪联合会(InternationalSkiFederation,FIS)在年建立了一个损伤监测系统(InjurySurveillanceSystem,ISS)用于记录在世界级比赛中运动员的受伤情况。 结果发现,在冬奥会中,滑雪比赛也被认为是一项受伤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运动[2-3]。 FISISS的研究报告称,每赛季中运动员的绝对受伤率分别为36.7%和36.2%。多达45%的受伤事件发生在官方比赛或世界锦标赛期间,而发生在高山滑雪的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滑降段的受伤率分别为4.9‰、9.2‰、11‰和17.2‰[4-5]。 别小看这千分之几的发生率,要知道这可是发生在专业运动员世界级比赛的赛场上。 图源:新华社 有一说一,谷爱凌小姐姐和苏翊鸣小哥哥比赛的那种属于跳台滑雪,酷炫度和惊险度又要更胜一筹,因此本文主要讨论阿尔卑斯山式滑雪(AlpineSkiing),即高山滑雪。 (超小声:目前跳台滑雪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样刊在此,恭喜盲生喜提华点!) 常见受伤部位、原因与预防 在世界级高山滑雪比赛中,最常见的身体受伤部位是膝关节(占35.6%)和小腿(占11.5%),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诊断(占所有损伤类型的13.6%)[4]。 其他受伤的身体部位包括下背部、骨盆、骶部、手(手指和拇指)、肩膀以及头面部。 图片来源:新华社 研究发现,滑雪运动中受伤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5项: 「运动员本身的核心力量下降或失衡、运动技能水平高低、不利的遗传倾向、性别以及滑雪板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形状较小且宽度较长的滑雪板)。」 其中,运动员核心力量的不足,会增加年轻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而适当的神经肌肉训练,能够降低除运动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的风险。 也就是说想要滑雪滑的好,力量训练少不了,但是在没有健身运动习惯的前提下,做一些局部肌肉训练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受伤作用。 另外,对可能发生的受伤事件进行模拟训练,消除因时差等引起的身体疲劳,穿戴厚实保暖的专业滑雪服避免体温过低,选择适宜自己的场地及高度不盲目挑战,调节比赛中的心理情绪因素等等,都是文章为我们总结出能够尽可能避免运动受伤的注意事项。 雪面打造与雪场条件 在冬季,创伤性损伤的风险更高,对于高山滑雪比赛,已知几乎所有的受伤都发生在滑雪者转弯(占80%)或着陆(占19%)时,头面部和上半身的受伤主要是由碰撞造成的(占96%)并且主要源于和雪面相撞产生[6]。 由此可见,除了积极调整运动员本身的状态和做好自身防护以外,雪场各项的客观条件也是保证滑雪运动顺利开展的一大因素。 与雪面及雪场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4项:「恶劣的雪场条件、不断变化的雪场、过于颠簸或过于光滑的雪面、注入水或未注入雪。」 对比天然雪,人工雪需要综合考虑雪的温度、密度和微观结构,选择一个高口碑的雪场也是安全的一道重要保证。 我们冬奥会高山滑雪场地「雪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就被美国选手赫特啧啧称奇: 「来这之前,我们有点担心,这里不经常下雪,采用的是人造雪,但它很棒,雪面真的很完美。」 另一边的「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也让男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冠军挪威选手鲁德赞不绝口: 「与年时相比,场地更加平顺细腻了,起跳台非常棒,雪的质量也好了很多。」 而「雪如意」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的大跳台赛场,去首钢滑雪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流行趋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中新网 最后,文章提到对滑雪受伤事件的相关研究除了传统的医学研究设计外,可以创新研究设计作为损伤原因调查的补充,如引入系统视频分析、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方法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扩大持续的伤病监测,包括监测更广泛的赛级水平(如欧洲杯水平、FIS水平和青少年赛水平)、休赛期以及训练赛期间的受伤情况。 在预防受伤事件方面,对潜在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的评价匮乏,文章提出可以在运动员接触预防措施前提供必要的知识,例如,在实施FIS新设备规则前予以说明和注释。 总而言之,尽情运动的同时也别忘了做好预防,希望雪道尽头没有骨科,只有可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 图源:北京冬奥会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s/157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