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妹 在湾沚镇东湖社区,有一位八年如一日全力支持儿子在部队服役的“兵妈妈”,她叫沈大妹。沈大妹,生于年7月,儿子孙文于年12月入伍,从此,她就成了一名军人的母亲。 “儿行千里母担忧”。八年来,沈大妹与其他母亲一样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安心部队生活,即使生病住院,她也从不告诉儿子实情,在每次给儿子打电话时,总是那么几句:“我和你爸身体挺好,你在部队好好干,别惦家……“。 沈大妹心地善良,团结邻里,乐于助人,不光孝敬自己的父母,还把小区里的大叔大妈当作自己的亲人,不管亲戚邻里,谁家有困难,她总是出主意、想办法,积极相帮,千方百计地解决亲戚邻里的燃眉之急;遇到邻里有纠纷矛盾时,她都热心调解;闲暇时间,她也会陪小区里的大叔大妈聊聊天,给他们捶捶背。在她出现的地方,气氛总是那样活跃、融洽,关系总是那么亲近、平和。 沈大妹热心帮助别人,自己就没有困难吗?沈大妹家中的家务丝毫不比别人轻,不比别人少,但她不怕困难,从不叫苦,再大的困难自己一人扛。她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辛勤的劳动,把家中的事务和旅店打理的有条不紊。在旅店的墙上挂着许多“拾金不昧,道德楷模”的锦旗,许许多多的住户都称赞其:“服务态度好,品德更好!”在经营旅店的十几年间,她已记不清将多少钱物送还至失主的手中了。 沈大妹是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兵妈妈”,正是这份无私和伟大的母爱,时刻激励着孙文在部队的健康成长。孙文在部队的八年时间里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孩子取得的这些成绩除了部队培养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母亲沈大妹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全身心地支持,正是她的一言一行激励着儿子一步一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 汪小霞 在湾沚镇蟠龙社区,有一位热爱国防、全力支持儿子安心服役的“兵妈妈”,她叫汪小霞。 汪小霞生于年,她少年时代就与人民军队结下绿色情缘。小时候,她最喜欢看《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等电影,在她心目中,军人是那么崇高,那么荣耀,她梦想成为一名女兵,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他跟丈夫就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李俊,希望他像军人一样英俊!年,汪小霞的爱子响应祖国的号召,在大学入伍,经过考学,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又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子在家时,汪小霞还没感觉到怎么样,现在膝下突然少了一个平时撒娇的儿子,她不禁有些寝食不安起来,天长日久,她愈加思儿心切。可能是天下伟大母亲的本能使然吧,她无论是在社区碰见解放军战士,还是在电视机里看见解放军的身影,汪小霞对“最可爱的人”那种特殊的感情便油然而生。最触动她心灵的是一次送侄女儿去上大学,恰逢大一新生参加军训。她迷住了,在那里一站就是小半天,看着战士既聚精会神的勃勃英姿,又虎头虎脑的幼稚可爱。于是,军训的新兵一个一个的都变成了儿子李俊的面孔,越来越觉得可亲可爱。对!他们就是我的儿子,我就是他们的妈妈。一个伟大的情愫就在这时深深地扎下了根。 汪小霞爱自己的儿子,也爱儿子的战友们。她给儿子寄去了录音机和《爱海涛涛》、《当兵的人》等十几盘磁带,儿子和战友们都非常爱听、爱唱。春节到了,为了让儿子和战友们春节愉快,汪小霞给儿子寄去家乡的土特产,茶干、锅巴等,让儿子分给他的战友们。李俊的战友们吃着寄去的土特产,心里想着在安徽芜湖还有一位关心他们的兵妈妈,战友们对李俊说:“什么时候让我们也能见到咱妈妈?” 汪小霞虽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团结群众,热心帮助困难群众、军属和退伍军人,热心公益事业,在居民中威信很高。汪小霞不仅要强的支撑着家庭,而且对困难群众也是倾力相助。村里的困难户,汪小霞经常去其家中看望,帮助她做些家务。平时给她送些米,送些面,春节时还邀请她来自己家里过年。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都说“我们社区,有个好媳妇啊!” 汪小霞做为一名军人的母亲,她深知因儿子参军家庭缺少人手困难。因此,她对社区里的军属生活情况十分关心。本社区参军的翟龙龙,由于父母离异,自己又在当兵,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生活十分困难。汪小霞每年都给他家送米送面。有一次,翟龙龙的母亲病了,汪小霞跑前跑后,帮助找车把翟医院。医院亲自伺候他,熬了一天一夜,直到翟龙龙的母亲转危为安。后来翟龙龙的母亲把此事告知了翟龙龙,翟龙龙非常感动,他打电话给汪小霞说:“本来,我对家中情况放心不下,现在得知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对我家照顾的十分周到,我才得以安心,我诚挚的向您敬礼致谢。” 汪小霞是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兵妈妈”,正是这份无私和伟大的母爱,激励着李俊在部队的健康成长。李俊虽到部队时间不久,但由于他不怕吃苦,科学训练,使他的训练成绩进步很快,获得优秀政治教员证书,受到了首长的表扬。李俊在给妈妈的电话中说到他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优异成绩报答家乡,报答亲人。汪小霞听到了儿子的决心,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她感到做为一名军人的母亲无比欣慰和自豪。 王水义 在红杨镇六桥村,有一位热爱国防、全力支持儿子及邻家子女安心服役的“兵妈妈”,她叫王水义。 王水义今年62岁,家住六桥村五星自然村,该自然村总人口不到人,可现役军人8人,退伍军人6人,在附近是个有名的军人村。 王水义对军人特别崇拜、特别尊敬,她时常向子女宣传没有军人的保卫,就没有祖国的和平。年12月,大儿子董明和刚达到当兵年龄,在母亲王水义的支持下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在送儿子到部队的时候,她不忘记叮嘱儿子在部队要好好干,多吃苦,多学习。可是当儿子离家时,她感觉空落落的,总有一些舍不得。大儿子董明和在部队刻苦训练,摸、爬、滚、打、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部队把他留下,在部队又干了,于年底退伍回乡。年6月,二儿子董明宝高考成绩特别优秀,当时随便填一所好大学,出来找工作都不难,可是在母亲的宣传鼓励下,董明宝毅然填报了军校,被大连陆军指挥学院录取,从此与部队结下了情缘。为了让儿子安心在部队训练,她自己有病都尽量不让儿子知道。每次给儿子通电话,总是报平安,说家中一切都好,叮嘱儿子在部队要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安心服役。在母亲的鼓励下,董明宝在部队虚心学习,经过百般磨练,现董明宝已当上新疆某部队团长。 俩儿子都到部队锻炼过,也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且小儿子仍在部队当干部,她应该得到满足。可是她对征兵工作没有停息,继续向广大适龄青年宣传,让更多的优秀青年投入到部队大学校,坚守边疆,保卫祖国。王水义通过宣传对比当兵的好处,在部队可以练就一身强健的体魄,可以结交一批深厚的战友,现在还可以收获一笔创业资金,年至年,她们五星自然村先后入伍的有王兵、王进、王光勇、许致远,其中王光勇、许致远被部队留用,继续服役。、年2年都有报名参军的,因体检不合格没能入伍。年通过她做工作,把自己的孙子刘辉户籍从云南省迁回来报名参军,同时做她本村亲戚大学毕业生王蕾工作,两人光荣入伍。 王水义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不仅热心公益事业,宣传征兵工作,而且她还时常帮助困难群众、军属和退伍军人,深受广大村民的好评。在农忙时节,她看到困难户家里缺劳力,就放下自己家中的农活,给困难户帮忙;每到逢年过节,她都要到军属家去拜访,她还带去过年过节的一些食品,与他们唠唠家常,谈谈子女事情,给他们一些安慰。 王水义是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敢于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兵妈妈”,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她只是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支持子女工作,使子女能够安心服兵役,以军人母亲的优秀品德,塑造新时期军人母亲的良好形象。正是这份无私和伟大的母爱,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在部队健康成长。她用自己的优秀品德,塑造了新时期军人母亲的良好形象。正是有许许多多像王水义这样的拥军好妈妈,才筑起了共和国钢铁长城般的坚强后盾。 奚爱梅 在湾沚镇前进社区有一位热爱共产党,热爱国防,全力支持儿子安心服役的“兵妈妈”,她叫奚爱梅。 奚爱梅,生于一九六四年十月份,她少年时代就与人民军队结下绿色情缘。孩童时期,她最喜欢看《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南征北战》,《上甘岭》等战斗英雄电影,在她心目中,军人是那么崇高,那么荣耀。她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女兵,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梦想没有实现。 二零一三年七月,奚爱梅的独子承曦炜大学毕业,刚走出校门,家中早已安排好到国企单位上班,而奚爱梅想让其儿子去当兵。希望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有所收获,但由于其家族人对承曦炜从小就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口中怕化着,捧在手中怕冻着,不想让他到部队吃苦。奚爱梅对家人挨个做工作,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兵保国是每个年轻公民的义务,不仅仅是孩子的义务,更是家长应当教育孩子的义务,做人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再说,这代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应该送到部队大熔炉里锻炼也是一件好事。你家的孩子不当兵,他家的孩子不当兵,谁来保卫国家,没有国家,哪来的小家安康幸福。奚爱梅说服了全家族的人,就领着儿子到征兵办公室报了名,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奚爱梅家中上有87岁身体多病的公公,自己也患有几种疾病,并两次住院手术,留下后遗症,丈夫体弱多病,为养家供奉老人和孩子上大学,奚爱梅风风雨雨,起早摸黑,以一个自强的女人担起男人的责任。不论春夏秋冬,不分昼夜辛勤工作。承曦炜平时或放假,经常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务,也是妈妈的唯一帮手,儿子参军走时,心中放不下家中的事务和妈妈的身体,奚爱梅安慰儿子说:“不要担心家里,放心去部队吧。要听首长的话,团结战友,刻苦训练,当一个优秀的人民解放军,为家中争光。”儿子走了,家中繁重的事务都落在了奚爱梅的肩上。她起早贪黑,操持家务,侍奉老人,艰苦创业,弘扬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在侍奉老人,团结邻里得到众人的一致好评。周边许多人都以她为榜样,孝敬老人,乐于助人;艰苦创业,爱岗敬业,她勤勤恳恳,发扬“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精神,创办了“芜湖县罾鲜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逐渐的,人变得憔悴了。她由于劳累过度曾几次晕倒,但她仍然硬挺着,自己有病都尽量不让家人知道。每次给儿子通电话,总是报平安,家中一切都好,千叮咛万嘱咐,让儿子在部队要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安心服役。 奚爱梅爱自己的儿子,也爱儿子的战友们,每年春节到了,为了让儿子和战友们春节愉快,奚爱梅给儿子和战友们送去了家乡的土特产。承曦炜的战友们吃着奚爱梅送去的土特产和可口菜肴,心里想着在安徽芜湖还有一位关心呵护他们呢的兵妈妈,战友们都对承曦炜说:“什么时候也让我们叫一声咱妈妈。” 奚爱梅是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克服困难,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兵妈妈”,正是这份无私和伟大的母爱,时刻激励着承曦炜在部队的健康成长,承曦炜虽然到部队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不怕吃苦,科学训练,使他的训练成绩进步很快,在二零一五年度军演中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士官,带新兵模范等光荣称号,多次受到首长的表扬和战友的称赞,承曦炜在给妈妈的电话中说到,他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家乡,报答亲人。奚爱梅听到了儿子的决心,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她感到作为一名军人的母亲无比欣慰和自豪。 二零一六年七月三日深夜12点,奚爱梅从睡梦中被电话惊醒,一看是儿子承曦炜打来的,“妈妈,我和战友们接到命令,要赶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位置安徽芜湖,宣城,具体不明。”奚爱梅说到“儿子,跟战友们说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妈妈等你凯旋的好消息。”大约过了三十分钟,奚爱梅又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妈妈,我和战友们已经到了芜湖县,现在驻宿在芜湖京师实验学校。我们到现在饭都还没吃,你帮我们准备点食物吧。”奚爱梅立刻叫醒爱人,联系朋友,冒着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到街上为儿子和战友们买了几百个包子,面包,蛋炒饭,矿泉水等食品,匆匆赶到部队营地——芜湖京师实验学校慰问。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七月四日早上七点左右,部队接到命令紧急赶往陶辛镇,保太圩,倪家排灌站抗洪抢险,奚爱梅在得知抢险地点后,不顾自己连续多日的疲劳和生病的身体,更不顾自己在青弋江畔苦心经营的公司的部分财产。立即自备了大量慰问品,冒雨赶到了保太圩和儿子并肩作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工作,其实最让奚爱梅不放心的是,儿子在前段时间因部队建制高强度训练致使半月板和腰椎间盘受伤,至今还未完全恢复,看着身体单薄,搬运沙土袋屡次滑到在烂泥地上的儿子,奚爱梅多次偷偷地转过脸去,抹去眼眶里的泪水,首长和战友们都劝说承曦炜和妈妈休息一下,承曦炜一口拒绝道:“我是一个儿子,可我同时更是一名军人,我的岗位在那,我的站位就在那,更何况现在我的战友们来到我的家乡抗洪,我怎么能抛下他们呢?”看到儿子如此的坚定,奚爱梅无比欣慰,经过几句寒暄之后,奚爱梅拴着爱人不舍的离开了。 七月六日,奚爱梅再次带着方便面,包子,大馍,面包,茶叶蛋,西瓜等物品赶往湾沚镇罗保圩慰问儿子所在的部队。远远的望着儿子戴着眼镜,瘦弱的身体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却又格外的引人注意,人们常说母爱如水,母亲的爱像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滋润着儿女的心田,奚爱梅虽然心疼,但她非常理解和欣慰,儿子能够以大局为重,心里装着任务和战友,说明他已经成熟,已经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名解放军战士了。奚爱梅由衷的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圆了她自己从军的梦想。 这就是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母亲,在居住地周围以及她工作的地方受到人们倍加尊敬的母亲,以她的坚强和无私诠释着一位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徐玉兰 在芜湖县花桥镇隆兴村,有一位八年如一日全力支持儿子在部队服役的“兵妈妈”,她叫徐玉兰。 徐玉兰的儿子陶洋贤年从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从此,她成了一名军人的母亲。既然选择了做军人母亲,她同时也选择了另一种神圣责任——做军人母亲,当部队后盾。 刚进入部队时,面临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因为生活的不习惯加上训练方面有点跟不上,她儿子就想打退堂鼓。得到这个消息后,她和丈夫商量,最后一致认为:孩子都二十三岁了,是成年人了,那就要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再说,青年人到部队大熔炉里锻炼锻炼也一件好事,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她就就和丈夫一起在电话中做起了儿子的思想工作:“洋贤,你进入军队不容易,别人都很羡慕,我们也以你为荣,我们应该珍惜;再说,你也二十三岁了,经过大学几年的锻炼你也都长大了,别人受得了的不习惯你也一定能慢慢习惯,别人能受了的苦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受了,要努力,为自己争气,为我们争光……”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她儿子想明白了,立志一定要在部队干出点成绩来,慢慢地进入了情况,适应了部队紧张的生活训练和工作,训练基础差就加班加点练,在三个月后的新学员强化训练考核时,她儿子就以全部合格的成绩顺利过关。 做为一名军人的母亲,她付出的要比其他人的母亲多得多。别人的孩子工作后,就可以在生活中给母亲很大帮助了,可在生活中她几乎就“靠”不上什么,而且还要继续为儿子,为儿子的“小家”操心。儿子儿媳结婚后,儿媳怀胎十月快要分娩了,儿子也要休假回家了,本来大家都很高兴,一家人一年一次的团圆就要来了,而且自己又快要当奶奶了,全家都很高兴,可这时,本来计划休假的儿子突然接到部队的紧急任务休不了假了。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她接到这个电话时,在一阵的沉默后,就故作轻松地给儿子说:“你放心,好好完成部队交给你的任务,家里的一切,有我和你爸呢……”在儿媳放下电话时,又安慰待产的儿媳:“我知道你很想让他回来,而且生孩子这么大的事,他确实应该回来,而且应该早就回来陪你了,可他在部队一直抽不开身现在又有紧急任务马上不能回来了,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我相信你一定能体谅他,我们不能埋怨,我们都要理解他,他在部队的任务也重要。”儿媳也很好,是一名合格的军嫂,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三天后,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宝宝诞生了,她又忙前忙后伺候起了儿媳和孙女。为了让儿媳和孙女吃饱吃好,她每天变着花样做儿媳喜欢吃的,坚持每顿都要做一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汤。下雪了,室外的楼梯很滑很滑,上下楼时她必须一手紧紧抓住栏杆,一手端着锅碗……当儿子完成任务回到家时,孩子都六七天大了,当儿子看着自己的媳妇和胖乎乎的女儿,又看看自己忙碌着的母亲时,他满眼都是泪水,想说点什么,可这位兵妈妈只是轻声说了句“她们都很好,对吧?你也看到了……”二十天后,她儿子又接到部队通知需要提前返回部队的消息,她还是那句话:“洋贤,你放心,好好去学习工作吧,家里有我和你爸呢……”说着就端起碗又走进了厨房,此时她眼里也满是泪水,说实话,她也想离家多半年的儿子,她也想好好和儿子说说话,这短短的二十天哪够啊?可她知道,儿子的任务重要,自己和家人一定要支持。 “儿行千里母担忧”。十多年来,徐玉兰与其他母亲一样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安心部队生活,即使生病住院,她也从不告诉儿子实情,在每次给儿子打电话时,总是那么几句:“我和你爸身体挺好,你在部队好好干,别惦家……”。她虽然只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但做为一名军人母亲,她以对儿子的爱、对军人的爱,努力尽着一名军人母亲的责任,也以对祖国的爱、对部队的爱,努力为国家做点事,尽点义务。在祖国各项大灾大难面前,她和丈夫总是积极影响各级政府的号召,从生活费中拿出钱来自愿向国家捐款,以表达一名军人母亲的一点心意。她在平时也热心公益事业,不管哪里发生了灾难,不论是洪灾还是旱灾,也不管是雪灾还是地震,她都自愿捐款,自愿拿出家里干净甚至是全新的衣物捐给灾区,尽管她自己的全部收入也就是务农所得。 徐玉兰,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兵妈妈”,正这份无私和伟大母爱时刻激励着陶洋贤在部队成长进步,在她的全力支持下,现在他儿子在部队已服役八年,学习训练生活工作上积极进取,在部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军官”,孩子取得的这些成绩除了部队培养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母亲徐玉兰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全身心地支持,正是她的一言一行激励着儿子一步一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 这就是新时期的“兵妈妈”——徐玉兰,她不仅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支持部队的工作,使儿子能够安心服役,而且以军人母亲的优秀品德,塑造了新时期军人母亲的良好形象。 如何为最美人物投票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f/84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