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夏天,各样水果、冰激凌、各色美食琳琅满目,小朋友贪嘴不停吃,家长一时不注意,就可能会出现积食的情况。但许多家长既害怕吃药过多伤及孩子脾胃,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

什么是小儿积食

小儿积食是由于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食滞胃脘。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

小儿积食的表现

小儿积食的表现非常多,对于家长,应该对小儿积食有所了解,下面结合临床经验一一做详细介绍:

在头发干枯发黄打绺

发为血之余,脾胃功能畅达,气血则充盛,头发则黑亮柔顺。相反,若脾胃功能差,饮食停滞,或有虫积腹中,则头发如草木之不荣,枯槁,发黄,打绺,不柔顺,呛着长。小时候观察小动物也是如此,体格健壮的猪、羊,一般皮毛柔顺而有光泽,而病弱的小动物,皮毛则枯槁而不荣。推而广之,植物也是如此,根深才能叶茂。

面色或黑或黄,无光泽,并伴有白斑

现在多认为,孩子脸上白斑为营养不良,但其实,同样的饮食,为何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关键还是在于脾胃功能的好坏,若胃之受纳,脾之运化功能正常,以现在的生活条件,怎么可能会营养不良呢?

夜卧流口水、磨牙

当然,婴幼儿偶有流口水一般为正常现象,但若流涎多,伴腥臭味,并有夜卧不安,磨牙等表现时,多为饮食积滞或虫积。

中医有句话,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因饮食不慎或不节,导致胃脘部食物累积,会影响睡眠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晚餐要吃少的原因。

手脚心发热、夜卧盗汗

脾主四肢肌肉,若脾胃有积滞,久而化热,热迫津外泄,故而手脚心发热,出汗,夜卧盗汗,有的入睡一阵汗出,需注意孩子可能体内有积滞。

异食癖

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案例,一孩子喜欢吃蜡烛或煤油灯的灯芯,李时珍诊断为蛔虫病,经调治治好了。临床中确实有孩子对个别食物有偏好,如某些零食、肉食,甚至泥土、指甲、烟头等等,有的孩子喜欢啃食自己的手指甲,快把指甲都啃秃了。这种情况,多属于积滞重症,也有的是寄生虫病。

口臭

有的孩子早上起来,嘴里一股酸臭味,这种情况,也需要考虑是否有饮食停滞的现象,需要注意晚上不要让孩子吃太多,晚上少吃肉食等不好消化的食物,晚餐后要隔段时间再让孩子入睡。

夜卧不安

像翻烧饼一样来回翻,按表走,在床上翻来覆去,这种情况,也是积食的表现。

舌苔白厚或厚腻或腐

积食重在预防

最主要的就是要控制饮食,可是,现在家庭是如何做的呢:

比如,某一天,孩子过生日,家里中午做了烧鸡、猪蹄、红烧肉、奶油蛋糕,丰盛无比,也很合孩子的胃口,一下子吃了好多,到了晚上,孩子不想吃饭,这是正常现象!甚至到了第二天早上,孩子的胃口也不好,一打嗝嘴里还是一股烧鸡味,这也算正常现象。这时该如何处理呢?给孩子做点清淡的饭菜,少吃一点,也可以吃点消食片、山楂丸之类消食的。同时注意,以后再做好吃的饭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由着性子吃,得有节制。这样处理的话,很快,孩子吃饭就正常了。

可是,往往大多数家长是这样做的:

中午吃多了,晚上不想吃饭,乖乖,不吃饭怎么行,不吃饭怎么长个儿,这样,晚上还做好吃的,红烧鱼,然后哄着让孩子接着吃,长此以往,脾胃功能相对较好的,食物勉强给消化掉,但摄入过多,毕竟利用不完啊,于是就累积成多余的脂肪,就成了小胖墩;脾胃功能相对比较差的,食物消化不了,形成了食积,积食于脾胃,气血生化无源,孩子就挑食,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瘦成了小猴子、豆芽菜,这不是饿的,这是吃饱了撑的。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三正餐不吃,为什么?

中午前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的零食了:酸奶、饼干、水果、糖果、火腿肠、方便面、冰激凌、辣条、凉茶、甜水儿、小面包、牛奶、薯片、薯条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瓶子里面装的小糖豆,彩色的棉花糖和棒冰、以及不知道里面是啥玩意儿的小食品,饭前吃了这么多东西,到正经吃饭的时候怎么可能吃得下!(这种情况,反倒现在在农村孩子中,比例更大。)

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零食呢?

零食不是不能吃,只是需要限量供应,不能按需分配,因为孩子对零食的需求是无度的,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不吃,或者少吃零食的好习惯,不仅对于健康有益,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贪吃就是贪得,贪得容易无厌,没有自制力,容易被诱惑)

针对孩子只吃零食,不吃三餐的情况该怎么办?

现在社会,很少有吃不饱穿不暖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进食太多太好而消化不动。因此需要想办法,我把这形容为:去库存。也就是:三餐规律,少食零食及生冷,不可过饱,晚餐不吃太多肉食及难消化的食物,不吃压床饭,不喝压床奶。适当运动,助消化。针对孩子进食的多少适当调整孩子的活动量。

对于孩子积食,该如何治疗呢?

对于积食的治疗呢,中医的疗法可以称得上多姿多彩:比如有小儿推拿疗法,婴幼儿药浴,有中医药膳、膏方、食疗等方法。

积食的小儿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

推拿频率: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1次,系统调理可每周1-2次,疾病状态可每天2次左右。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次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次

3、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次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次

5、推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次。

6、掐揉四横缝(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次数:~次

8、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次

9、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5次

11、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焦三仙炒鸡内金食疗方

:就是用焦三仙(注: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味药)、炒鸡内金各6克。

这个方子是3岁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用的,实际上7、8岁的孩子可以用到9克,但为了量平稳一点,就用6克,3岁以下的孩子各用3克就行。

:放入两杯水,开锅后小火煮20分钟即可,煮水给孩子喝。

:可以每天可以饭后喝,一般一天喝三次,够孩子一天喝的就行了。

1、记住,煮药的器具要用砂锅,不要用金属的。

2、第一次服用后,余下的可以放冰箱里,下次喝的时候药再煮开一下。可以同时再配一点其他的补脾胃食物,比如山药、薏米之类的。

3、如果确实知道积食已经导致孩子的脾胃虚弱了,可以在焦三仙和鸡内金的基础上,加上怀山药6克、薏苡仁6克,用来滋补脾胃。

婴幼儿药浴

1

消积和胃

谷茴、枳实、藿香、九牛七、穿地龙、九层塔、蛇麻花、土木香、明党参、石菖蒲、断节参、千张纸、鹅肠草、灯盏草、灵芝草等二十多味广西金秀大瑶山野生瑶药。

婴幼儿积食。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硬胀满,不思饮食,口有异味,舌苔黄厚,大便偏硬恶臭,容易莫名发热等。可用于小儿肠胃的日常调理。

2

健脾强体

云芝、陈皮、茯苓、白术、当归、党参、刺木棒、六月寒、莲菜花、胆儿草、老龙七、九牛力、宝塔菜、断节参、五指牛奶等二十多味广西金秀大瑶山野生瑶药。

婴幼儿不思饮食、脾胃失调、易患小恙、睡眠不佳、病期长、体质差等,可用作日常保健调理,可增强小儿免疫力和抵抗力。

药浴的使用方法

a

第一步:煮药,将药包放置于煮药的容器里用热水浸泡10分钟,充分挤压药包后煮沸10分钟,可换水多煮两次至药效全出。

b

第二步:调液,将煮好的药液放入木桶或者是浴缸等泡澡容器里面兑冷水至适量,调节水温至38-45度(水位不超过孩子心脏为宜)。

c

第三步:浸泡,泡浴时间20-30分钟,微微适量出汗即可,泡浴中途要多补充水分,起浴后无需清水冲洗,不可吹风。

d

次序和和频率:疾病期1-2次/日,保健期1-2次/周。

注意事项:

1、泡浴前,建议先泡脚,如有过敏现象(全身发痒、起疹子),不得进行泡浴。

2、婴幼儿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泡浴。

3、浴后出汗需擦拭干净,避免受凉。

4、过饥,过饱时皆不宜泡浴,泡浴场地应保持通风良好。

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蚕豆病患儿不得使用。

6、本品不可完全替代药物,仅作辅助治疗。

7、正确认识秘现反应:秘现反应、又叫排毒反应、好转反应或者瞑眩反应,是病情好转时出现的一些反应,这些反应会给人带来病情恶化一样的感受。极少数使用者药浴后会出现皮肤轻微刺痛或者长小丘疹、体虚、风寒重、体内毒素过多,湿毒偏重者,浴后甚至浴中会出现风疹、湿疹或者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都是排毒的一种正常体表反应,一般24-48小时内自行消失。

对于孩子积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当然,在临床中,因孩子体质阴阳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对于积食的治疗也仍需辨证论治。最主要的是预防:

1.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2.一岁以上的宝宝尽量戒夜奶。

3.饮食要易于消化为主,难以消化的食物吃完多做做摩腹。

4.每餐不要吃太饱,7分饱最佳。

5.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hl/114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