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检查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916/4474582.html 来源:丁香公开课 新生儿血常规的正常范围,在整个「化验单界」都算是比较神秘的存在。 因为其数值可根据孩子胎龄、日龄出现非常大的波动,正常值参考范围也完全自成一派,医院的检验科出现「报假危急值」或「报危急值不及时」的情况。 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下,如何解读新生儿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 一、正常范围如何看? 新生儿白细胞计数可因不同胎龄、日龄、生理状态等因素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 正常范围一般为:出生时白细胞总数约为15×/L,生后6~12小时时达(21~28)×/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2×/L。 数据来源:《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 因此,看报告时一定得结合孩子的日龄甚至时龄查看,必要时需询问孩子的采血部位及采血时的生理状态。 二、解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当白细胞总数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警惕新生儿败血症可能: 出生3天内25×/L 出生3天后20×/L 出生后任何时间0.5×/L。 提醒: 24小时内WBC正常可以达31×/L,是否存在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出生情况等综合判断,必要时隔天复测。 高度怀疑感染时需提醒实验室注意人工镜检,排除抗凝不佳,血小板聚集造成仪器误读等情况,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完善其他炎性指标。 2.警惕类白血病反应 部分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计数可超过50×/L,被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这种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及早产儿。此外可在严重贫血、急性溶血、大量出血、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BPD等情况时出现。 看到此类情况时,在排除实验室误差的情况下,需积极查找原发病因,必要时完善其他实验室指标,不要一味抗感染治疗。 3.学会看分类 看白细胞,不能光看总计数,还需注意分类的情况。 但注意,「中性粒细胞升高存在细菌感染可能」这点在新生儿身上并不适用,因为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在新生儿生后1周很常见,最高可达23×/L,不具备病理意义。 另外,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也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 出生时中性粒细胞较高,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0.30;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大致相等;之后在整个婴儿期均是淋巴细胞占优势,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新生儿外周血中也可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但在数天内即可消失。因此,新生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低比高可怕」。 因为升高可能是生理现象,但新生儿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甚至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往往提示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或先天免疫异常,早产儿出现此类情况时继发感染的危险较大。 当然,看病不是简单看看化验单就能解决的,还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情况综合判断。 尤其是新生儿疾病,对临床医生的综合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新生儿疾病诊断难、进展快,如果对疾病早期识别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记得把小龙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啦~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s/140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