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常见于骨发育未成熟青少年,也可见于骨发育成熟高能量损伤患者,且常合并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等。常用分型为改良的Meyers-Mckeever分型。其中Ⅲ型、Ⅳ型、不可复位的Ⅱ型及发生移位了的Ⅰ型骨折,建议手术治疗,选择镜下手术已基本达成共识。镜下固定方式有:克氏针、金属螺钉、钢丝、缝合线、带线锚钉。Hapa等人在绵羊模型上对比高强线与带线锚钉生物力学上无差异。关于各种固定方式间生物力学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但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较少,医院的WeixiongLiao等临床对比研究了非可吸收缝线与可吸收带线锚钉,文章发表在近期的Arthroscopy上。纳入年02月~年09月间单独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排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及其他损伤(骨软骨病变、半月板撕裂、前交叉韧带或多韧带损伤),共4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7.1天(3~12天),随访33.7个月(24~45个月)。其中缝线组23例,使用5号不可吸收缝合线,锚钉组19例,使用2.3mm可吸收带线锚钉。所有手术均有同一手术组(4名经验丰富的关节镜外科医师)完成。手术方法缝线组:采用前内侧和前侧入路,清理关节内后尝试复位,保留膝横韧带,用探针测定ACL张力及复位的最佳位置。使用前叉定位器(45°)建立2个2.5mm胫骨隧道,外口平胫骨结节,间隔约15mm;内口在骨折印记的前内侧和前侧边缘。术中穿线打结固定如图1,示意图如图2。

图1缝线组术中情况

图2缝线组示意图。A定位建立通道;B带线;C将一根线两股方式绕入前叉后方,在两头从内侧口出;D打个领带结推入;E再将一根线同样的方式在外侧口打结推入F骨折块复位后两通道内将两根线打结收紧

带线锚钉组:Ⅲ型、Ⅳ型骨折,用钻子在骨折印记后内侧边缘钻一个定位孔,置入带有2号可吸收纤维线2.3mm生物可吸收锚钉;在骨折印记前内侧边缘再置入另一枚;Ⅱ型骨折,在骨折印记中间边缘置入一个锚钉就足够了;术中穿线,按压复位固定如图3,示意图如图4。

图3锚钉组术中所示

图4锚钉组示意图。A骨折印记后内侧边缘拧入锚钉;B、C将带线穿入前叉中骨折块上,引出外侧口;D在骨折印记前内侧拧入另一枚锚钉;E同样的方式将带线引出外侧口;F在外侧口将线穿入4.5mm锚钉扣,复位骨折,打结建立线桥

图5横断面。A缝线组;B、C锚钉组示意图,其中C是II型骨折一枚锚钉术后康复伸直位支具固定3周,3周内不负重;3周后带支具运动(0°~90°),可拄拐部分负重;6周后允许全范围活动并完全负重,支具佩戴3个月,3个月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解除支具;建议患者术后6月后行体育活动。

图6A缝线组术前;B缝线组术后;C锚钉组术前;D锚钉组术后结果缝线组中1例患者在术后17个月时出现了半月板病变,排除该例患者,最终41例患者完成研究。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血栓、僵硬及植入失败等并发症。两组病例影像学显示术后即时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两组间膝活动度(均良好)、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缝线组中2例和锚钉组1例出现Ⅱ级松弛,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嵴骨折固定,采用非可吸收缝线或可吸收带线锚钉固定,均疗效良好,锚钉方式可避免对骨骺的干扰,似乎更适合骨骺未闭的儿童患者,对于一般患者术者可根据经验自由选择固定方式。来源:丁香园









































治疗头部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aw.com/kjscyf/4900.html
------分隔线----------------------------